第877章 鸥鹭忘机(1/2)
三个人随同肖遥一起走到院子中,他假装从后备箱里拿出流水飞红琴,捧着这张古琴走进池塘边的八角亭里。
坐在古琴前,肖遥问道:“方叔有特别想听的曲目吗?”
“你就随意发挥吧,只要是你拿手的曲目就好。”方爸爸虽然喜欢古琴曲,但却并没有特别喜欢的曲目。
“今天的天气有点热,不如我给大家弹奏一曲《秋风词》吧,虽然不能给大家引来秋风,但却能让大家体会一下秋意。所谓心静自然凉,清秋绕心间,或可凉爽自生。”
肖遥说完之后,轻抚琴弦,叮叮淙淙之声,穿透了夏日的炎热,回荡在众人的耳边。
每一首琴曲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独到之处,尤其是流传至今的古曲,经过数代音乐宗匠的修订之后,早已经是千锤百炼,完美无缺。
《秋风词》也不例外,虽然成曲的时间不算长,但经过数代人的修订,已经是古琴曲的经典曲目之一。
《秋风词》虽为短曲,而回环往复,意短情长。按、散相应之处极多,初学入门,也能较为简单的领会其中之一。
不错,以弹奏古琴的技法来分类,这首秋风词不过是古琴的入门曲目,哪怕是古琴的初学者,也能轻松的弹奏出这首曲子。
但是,越是这种简单的曲目,要想弹奏出其中的精髓,往往就越艰难。
初学者往往只能追求技法上的完美,如果因为琴曲短小简易而轻忽,永远都不可能演奏出这首曲目的真意。
此曲的特点,虽是小曲,但却内容丰富,情感动人,其曲调流畅婉转,曲意幽怨缠绵。
这首简单的曲子用回环往复的手法,描写出了无限的相思、相恋之情。
对于这首简单的经典曲目,方爸爸这名古琴曲的业余爱好者自然极为熟悉。
《秋风词》是古琴曲中的著名小曲之一,谱本出自民国初年《梅庵琴谱》。
由山东诸城派王宾鲁传谱,后由弟子徐卓、邵森编订秋风,1931年初版现世。
《秋风词》曲体小型,有词: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这首词的前半段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秋风词》,此首词配上琴曲后加了后半段词,与《湘妃怨》中一段词相似。
不懂古琴曲的人可能会奇怪,为什么一首简单的曲子,还有这样的配词?
之所以初学琴曲大多是弹一些配词的小曲,是因为这样可以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曲意。
有了配词之后,曲子所要表达的含义更容易让初学者领会,便于指法有更好的操控能力,尽可能以恰当的技法表现出曲意。
同时,可以感受到琴曲是以句为单位,而不是单纯的以小节为单位的,这也是琴乐很有特色的一点。
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对这首曲子的熟悉,方爸爸还能和他印象中的配词以及曲谱来对照。
但随着肖遥的演奏,不知不觉中,方爸爸早已经忘却了印象中的那些配词,他的意识当中除了飘渺悠扬的琴声,再也容不下其他的思考。
随着琴曲的演奏,他仿佛置身于凉爽的秋风之中,又仿佛看到了皎皎秋月、落叶飘零以及栖枝的寒鸦。
但这些景象烘托出的并不是悲凉的气氛,而是萧瑟和淡淡的愁怨。
这样的感触似乎和原曲的意境不同,但却又更胜一筹。
原曲和配词是典型的悲秋怀人之作。
词曲相得益彰,对于深秋景物的描写,淋漓尽致的烘托出了悲凉的氛围。
这样的描写和烘托,再加上配词奇丽的想象和完美刻画,让整首曲子显得凄怨幽远,哀怨如诉。
方爸爸曾经听说过一位大师演奏这首曲子,这位大师的精湛技艺,可以让人从文辞中感受相思之苦至无奈,也可以让人从吟唱中感受相思之情至无穷。
那位大师的演奏让他记忆犹深。
但肖遥对于这首曲子的演绎,显然更胜一筹。
经过他的改编之后,演奏这首曲子的技法,虽然还维持着原有水准,但在立意上却有了极大的提升。
听完这首曲子的演奏,方爸爸心中留下的仅仅是对深秋萧瑟的无限惋惜以及淡淡的愁怨。
这样的感受虽然不能让人刻骨铭心,却早已在不知不觉之中萦绕心间,再也难以驱除。
琴声停下来许久,围观的三人才从淡淡的愁怨当中解脱出来。
方爸爸的感受最深,忍不住评价道:“我曾经听过多位古琴大师的现场演奏,原本我以为古琴的最高技艺不过如此,但听了你的演奏之后,我才知道,我也不过是坐井观天的那只青蛙,陷于井中却不自知,还以为看到的是整片天空。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