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对于人伤害,长安百姓想逃走(2/2)
因此,治政比治军更为重要。所以提出“良吏优于良将,善政优于善战”(《筹海图编》)。当然,“政胜”并不排斥“兵胜”,二者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辨证统一的,并不矛盾。“用武则以力胜,用文则以德胜。文武尽胜,何敌之不服!”(《吕氏春秋·卷十五·审大览·不广》)。
(二)师克在和不在众
古人非常强调“和众”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制胜的重要因素,指出“师克在和不在众。”(《左传·桓公十一年》),强调“凡胜,三军一人胜”(《司马法·严位第四》)。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和众”,作为一个国家、一支军队,如果上下不和、左右不能协调,虽有规模之众,也难以夺取战争的胜利。而凡是夺取胜利的战争,三军必须团结得象一个人一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相互支援,密切协同,否则“上下不和,虽安必危。”(《管子·形势第二》)。
打仗,需要天时、地理、人和,三个条件缺一不可,都是制胜的重要因素,但“人和”是最重要的条件。“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孙膑兵法·月战》)。强调在诸多制胜因素中,没有什么比人更为重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孟子·卷四·公孙丑章句下》)。和则胜,不和则去,可见,“人和”的极端重要性。但是,人和不是空想而是有条件的,“得道之兵,……因民之欲,乘民之力,而为之去残除贱也。故同利相死,同情相成,同欲相助。顺道而动,天下为向;因民而虑,天下为斗。”(《淮南子·卷十五·兵略训》)。只有“得道之兵”,才能“同利相死,同情相成,同欲相助”,才能“三军一人胜”。
所以,军队规模不一定庞大,兵不是越多越强,即“师不必重也,而效命者克”(《何博士备论·汉光武帝论》)。“兵以多为累而至于弱”,“兵以少而后强”(《水心别集·卷10·12》),“兵贵精不贵多”,“凡战多败,非由兵少,正以其多而不分健懦”(《金史·卷109·陈规传》)。军队当然应该有一定规模和数量,但质量更为重要。而强调质量,又主要是人的素质。如果军队贪生怕死不能效命、纪律松弛不能有效约束、武艺不精不会作战、装备落后不能打仗,多亦无益。
历史对于战争很大,如今辽军长驱直入,接连攻克城池,长安现在周边的土地被辽军围困,一场很大危机将要在战争中慢慢开启。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