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突围悲歌——三(2/2)
此一战,太平军将士家眷尽失,损失人数四千余人。
太平军大队的前锋,同时抵达大垌
清军各营兵卒于山野露宿,将领们就着火堆,简易架起帐篷,在内争相竞喝庆功。
捷报也连夜送至永安城外的赛尚阿处,赛尚阿悬着的一颗心也放回了胸里,欣喜连连的连声道好,本焦急发白的脸色也变的红光满面,有功劳就好,有功劳就好,急忙又用加急文书连夜送往京师。
本尚吃不下饭去的钦差大臣,在做完这些之后,他才感到是有些饿了。
最近京师流言蜚语又冒了出来,什么“孤城在望无人近,半载甘坐璧上观!……”的诗句都出来了。
讽刺他督师围困永安城半年,却连城墙都没有摸到。
这股风确实刮来的大,可现在他却不怕了,现在这不是我督师半年的成果吗!他反而还有些鄙笑那些写歪诗的人,看你们现在再如何卖弄刀嘴口笔。
……
夜间时分,就临时搭立起来的乌兰泰大帐内,主帅乌兰泰就今天的胜利激励完手下众将,言谈完毕,有人言道就抓获的三千余人俘虏怎么弄?是否分出部分兵力将其压回附近州城大牢。
乌兰泰摸了一下嘴边八字短髭,眼神微眯的道:“山谷里倒上火药柴草,赶进去杀掉吧!”
“都杀掉?”那将官有些吃惊于乌兰泰的回答。
“这些人已经造过了反,心里已埋下了反心,日后一旦没饭吃,又会起来闹事,还是杀了干净!”
乌兰泰的一番“深思熟虑”让众人心里多少有些不好受。
第二日清晨,被草绳两两三三捆绑一夜的太平军被俘人员,被驱赶起来,多是妇孺老人,慢慢的被赶往冲口一侧附近的一个山谷。
手上带着双层镣铐的焦亮警惕性的打量着周围,他手上既锁有太平天国的铁镣,又绑有清军的草绳子。
他随着人群走动的路上,只看见要进去山谷周围放有好几门炮,炮口俱朝谷底,并且大炮周围架有许多的柴草,谷底也撒了一层薄草,有几个人持着火把站在几个特定的位置。
山谷顶上站有好些持械兵丁。
“md,这伙官帽要杀俘!”
焦亮到底是秀才,又当过造反头目,有些许的见识,一看情况不对,心里念头一转,当既转身对着不远押解的类似小军哨官模样的人,几步上前,口里道:
“喂,站住,我要见你们长官!”
还没走出人群,几把长矛就纷纷抵住他的胸前。
“叫他过来!”那哨官却侧握腰刀,伸手叫人放其过来。
“你要说什么?”焦亮被两名兵丁押至那哨官身侧,哨官问道。
“在下乃太平天国天德王洪大全,欲见你们大人谈论要事!还唠贵驾前去通报!”
洪大全带着镣铐抱拳道,那哨官却冷笑了一声,指着其手上镣铐道:
“我们绑人用的是草绳,还有许多人寸乱间没绑起来,可你既然是长毛天德王爷,为何手上倒是被长毛上了铁镣!”
“这乃是我见兵败,自己私自上上的,欲做良民逃脱,可眼见你们要不辩良莠,玉石俱毁,只好出来告首了。”
那哨官听了他的鬼话,倒觉得这人有些气度,一时拿不定主意,挥了挥手,叫人从一侧带了下去。
待将人群赶至谷底,谷上乌兰泰一挥手,清兵几支火把纷纷扔下,谷底瞬间燃起大火和爆炸,谷顶柴草不断的往下扔,谷内瞬间成了火狱,各种鬼哭狼嚎,惨叫不断。
“开炮!”“轰轰轰轰!”
谷底血肉模糊,肢体四飞,不少人身染大火,嚎叫着往山岭上爬着要来拼命,而谷口堵截的清军一连被冒火光的火人跑出来一把抱住,双双烧死了好几个。
骂声从谷底不断传来,有声悲愤高叫“清妖,穷人是杀不完的,清妖,穷人你们是杀不完的!……”
似诅咒似魔法,山顶上清军将领神情严肃,乌兰泰脸上倒显轻松,对周围将领,蔑指着谷内惨痛众人叹道:
“对这样的人,除了杀光,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下午,清军攻上玉龙关,杀死了据守关隘口的几十个舍命断后的太平军,彻底占领了玉龙关隘口。
而距前面的太平军行进大队人马相隔不过是一到两天的路程,太平军大队也还有不少妇孺老人,坛坛罐罐的东西,只在两三天就能追杀上。
杀俘这件事向荣是知道的,他没有反对,而是默认了这事,而他主要是怕要他分兵看守这些俘虏,没办法快速追击,现在都是立功的大好时刻,谁愿意去看守俘虏,丢了这功名机会?
乌兰泰爱顶屎盆子,他权当没看见。
但夜里走出看天气时,一股尸臭气从不远处传来,他心里隐隐动了恻隐之心,心里也有些叹气。
随风忽隐隐约约听到山岭那边太平军驻地有不清晰的哀嚎哭泣之声,声音伤哀,碎人心胆,令人肠结。
莫名其妙他的脑袋里忽闪过兵书上的一句话:“此哀兵也!”
……
大垌驻地的夏诚带着亲兵夜间巡营,满营哭泣之声,不少人头身或多或少的裹白布,两眼泪汪汪的红肿着。
白天傍晚,圣库派遣人员每营用车送来了些白布,供给死难者家属配带。同时放出话来,明日开战,必要血债血偿。
“呲呲、呲呲呲……”
营地不少刀刃磨石之声,这是股极大的怨恨,夏诚情绪也受到感染,思绪百转千结。
“山外逢此难,满营尽哀兵。
拔刃白孝裹,欲染赤绡红。”
念完自己随口做的诗,是要拼命了!夏诚心里也升起了这股念头。
……
文中释义:抬枪_抬枪是清代一种重型鸟枪,长1丈左右,重30多斤。其结构与一般的兵丁鸟枪完全相同,但装药量、射程及杀伤威力远远大于兵丁鸟枪。
发射时须两人操纵,一人在前充当枪架,将枪身架在肩上,另一人瞄准发射。这种抬枪在清朝中后期十分盛行。
起义军常常流动在山陵地区与清军斗争。在这种环境下作战,农民起义军的大刀长矛、弓箭、土枪、地雷等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而清军的新式重炮却寸步难行,不得不大量制造这种30多斤重,由两人抬放的中型抬枪。
在19世纪中叶两次鸦片战争和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战争中,抬枪曾经是清军使用的主要火器之一,这种火器重量较轻,不必车载马驮即可携带,而且火力较强,所以一直延用到19世纪末的中法、中日战争以及抗击八国联军入侵我国的战争中。
作者君:考前最后一章,罢笔十天,专心考试,大家见谅,如果考过,我将两天一章,诸位助我!
最后祝家有高考的学子们学有所成,如果不想太苦,最好不要报土木,??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