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糊里糊涂的接见(2/2)
而他们的先锋官,手握四百余人的刘世清,马脖子下也只准悬一个铜铃而已。
按标准,这个“贵公子”居然是未来首义五王里的一位,莫非他就是石达开?这也太年轻了吧!夏诚心里不深感慨!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历史上他十六岁“被访出山”,参加拜上帝教,十八岁带领村民两千余人打破一路当地团练封锁,就去金田参加了团营造反。十九岁被授予左军主将,统帅数千人,正是此时,半年后在永安封王,年仅二十,英勇就义时年仅三十二岁。
人们一提到石达开印象里总是觉得石达开应该有些老成,年纪大,电视剧里也演老了,但历史上石达开相当年轻,十八岁就带领受其拥戴的乡邻两千余人造反,一路斩将夺旗,到后来打的不可一世的曾国藩曾老头子跳河的时候也才二十四岁,可谓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我十九岁的时候干嘛呢?在学校调戏同桌的女同学?”此时只有十六岁身体的夏诚躺在床上,左手捏着令纸,右手摸着自己的下巴想着自己新中国的前世,擦拭的枪械也被丢在一边,越想越不是滋味,最后得出一个结论。
“归根到底是新中国不乱,老百姓基本上吃饱喝足,不然我也能成就一番大业!”
这种扯淡的结论安慰了夏诚“脆弱”的心灵,令他稍稍找回些现代人的平衡感与骄傲!
想通的夏诚又看了看手里的黄令纸,字倒与石达开宣读的一致,而结尾处也盖着三个红章大印,他就仔细分辨着这三个大印章拓下的字。
依次分别是“左辅正军师杨”“吏部左尚书卢”“殿前参赞羽林卫陈”
夏诚看着思索着,这应该是目前的太平军最核心权力机构组成。
左辅正军师杨的大印证明即杨秀清是当前的敌前总指挥,他是所有有关军事最新命令的发布者与军事行动主导者,众人所提的提议是否实施及实施的具体细节也由他本人否定或加以肯定后并发布,并且审查一切日常军事生活的行为。
吏部左尚书卢是政府部门人员,此处的卢,应该即是卢贤拔,他在此处则代表着太平军的人员调配中组织机构的作用。作为此时太平军里这个小型的用以人员组织的行政单位,有着提供将士赏罚,人员组织推荐,填补空缺官职的行政机构职责。
而殿前参赞羽林卫陈的这颗印,即是后来的陈玉成的叔叔,陈承瑢,他此时的官职是洪秀全于五月授与的羽林侍卫。
被洪指派代表天王参与杨秀清的军事指挥行动与日常政府部门的工作中去,并将杨秀清等人做出的决定汇报给天王洪秀全,是一个名义上最高权力与敌前最高军事权力、政府职能部门两方面的沟通与汇报的桥梁。
陈的这颗印代表天王的最高权力机构,虽然因洪天王的不管事,有着橡皮章子的嫌疑。
当然虽然洪秀全志大才疏,此时又很快活的在新纳的女人堆里打滚儿,不怎么抽得出时间来参与政事,但他也不全是白痴一个,怎么可能就安安心心的将所有事都完完全全全交给杨秀清他们去做,而自己一问三不知!
所以派自己新提拔的羽林侍卫陈承瑢去听命并参与到前线以杨秀清为首的军事政府官员等人的做事中去。
而陈的主要职能便是向天王洪秀全汇报杨秀清等人的每天或每几天工作进度和计划,使洪天王知道自己前线的军事与政府部门每天都在和都要干些什么。虽然洪天王水平有限,根本提不了什么好建议,对于别人意见也只能是点头同意。
这三颗大印他代表着军事部门,政府部门,与天王手中的最高权力机关的三者结合,也使太平军结构明确,不显混乱,组织严密。
也可以说是麻雀缩小,五脏俱全,太平军一路转战千里,看似松松垮垮,人数或多或少,但始终不溃的打到了南京,正说明了他有着一整套完善科学的内部组织机构,不同于其他乌合之众。
夏诚乱想了一通,又想起自己被迁为本部童子营营官,手下应该有一二十个小孩子归自己管。
这一不小心,自己又混成了传说中的五道杠大队长了!咋越活越回去了呢?
夏诚贱bb的躺在床上想着。
而清军大营里此时的周天爵一头花白的辫子连带他的头埋在地面上,跪对着廷寄圣旨的令官,一脸的死灰发白的。比起前不久因为周天爵一口气将有矛盾的大部分将领共罗列了十名弹劾给皇帝,不断的告歪状,气的咸丰直接去了他的总督衔时还要颓废异常。
(周天爵此处的总督衔是职,不是官,因为他当过漕运总督,但为人酷辣,被人告发,后因自请退休,被道光赐以两品顶戴花翎官职退休,太平军起义后被他的老师帝师杜受田举荐给咸丰,让曾经当过总督的人去干广西巡抚,虽然巡抚权力更大,但比起漕运总督职位上还是稍低,所以咸丰赐他总督衔,这是属于一种高职低配,即你虽然是广西巡抚,但你的一切待遇配置可以按总督来。)
此时廷寄圣旨里只有寥寥几个字,“专署抚事,战事须向荣、乌兰泰自决!”说通俗点,就是你就只干好你巡抚的民情政事好了,不要插手前线的战事了!
但现在是战争时期,他又是广西巡抚,怎么可能不参与前线的战事?
所以这道廷寄圣旨更加通俗点就是你周天爵的广西巡抚就要被我撤了,你周天爵现在因为要为代替你的人守好最后一班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种。在新的广西巡抚到来之前,好好做事的同时等着被下课吧。
远在北京的曾国藩曾侍郎用罢了晚膳,天气进了六月,开始有些燥热,他脱了外面会客的长衫,开了窗户,一天里北京的翰林闲官们都在聚会饮酒作乐,而无所事事的同时他们只能如此日复一日,酒桌上增加人脉而已,好巴望有人提携,能得一个实缺、肥缺。曾侍郎亦不例外,他也想能有一番政事作为,但为人清贫兼才思不行,只好克己复礼,把自己往道德仁义的路线走,使自己行为举止近似古书上的圣人,来以增加名望,引人注意,说来有些可悲。
此时在窗前就着油灯读昔日好友姚莹的一封来信,信中谈到姚莹他因为达洪阿的举荐,又被赛尚阿闻他鸦片战争中善战之名而举荐征幕为广西臬台(即广西按察使,掌管一省的司法),被复启用。
曾国藩高兴之余有点心酸,他高兴好友不必再在西藏受苦了,有了用武之地,但自己看样子没有门路,要老在北京了,大丈夫空有冲天之志,只患无人提携。在曾国藩看来,广西太平军很快就要灭了,而自己只一届文官根本不可能去打太平军的。
而他一届文人让他处理政事可能绰绰有余,去打仗嘛就完全不在行了!盼望姚莹因打完太平军复起用的同时勿忘昔日他被押送北京时,看望拜见过他的这个旧友,将自己也引导提携几分!
使曾国藩产生太平军很快剿灭这个错觉的是清帝国已经将自己能打的人都派上去了,姚莹曾经当过林则徐手下的文官,鸦片战争中与达洪阿在台湾对英国殖民武装商船有着五战五捷的胜利,共打死英军四百余人,在鸦片战争中已经是了不起的胜利,当然也和台湾暗礁有关,好几次英国舰船躲避陆地火炮炮台炮弹轰击时一头撞在众多暗礁上,被姚莹派人下水将这些沉船后的英国落水狗活活抓上岸来救活后又砍了头。
而上岸登陆作战的几百英军又敌不过姚莹组织的数万人的人海战术,只能在火药打完后上船撤退。
鸦片战争结束时,英方以战争威胁要求清政府杀掉姚莹,达洪阿。道光不得已将姚莹收监,后流放西藏,达洪阿是满人被曲力回护,最终免去一切职务,圈居在北京。
这次太平军起义许多人又复被起用,太平军也在某种程度上成全了他们。
作者的话:我下一章要写夏诚后来手下的第一大将,相当多的太平军小说爱写陈玉诚,李秀成在童子营的时候给主角当小弟,但我偏要另写出一个英雄来,还要写的栩栩如生,我想许多人的才华都被没有发掘出来就埋没了,如果没有经过历史上特殊经历的陈玉成他们,没有塑造他们的环境历史,可能在你手下只会变成一个庸才!我相信人才到处有,就看你会不会发现了!一个厉害的人主,往往能在陌生的人群中找到厉害的臣下,而不是按照历史按图索骥!
请看下一章—我的童子营,想早点看到的话在评论中回复赶紧写,毕竟谁也不愿意写给空气看是吧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