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修路资金的来源(2/2)
这可真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啊,李松立刻有了干劲。
李松说:“我回洛阳的时候,看到沿路开了很多店,这想必都是大人的安排吧?”
张华说:“是的。按照你当初提出的想法,工部开设了驿站,来往的很多客商都要在那里换马、住宿,生意兴隆。另外也有不少商人看到马路上来往的人多,就向户部租下了路边的土地,开设客栈、饭馆,光这些户部就可以收不少租金。况且现在只是开了个头,以后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开店,租金还会增长。”
李松点点头:“所以把马路修好了,两边的土地也值钱了啊。”
张华说:“对,你修路的时候,不是拿朝廷购地计划的土地,跟那些地主换地吗?”
李松说:“是啊。”他立刻想起了那个赵财主,一次性交换了200亩地,是最大的一笔交易。
张华说:“我听说那些人现在都后悔死了,说是上了你的当了,拿位置那么好的土地,换到了偏僻的地方。”
李松哈哈大笑:“我可没有想过要骗他们,都是双方心甘情愿的嘛,而且都额外多给了一些土地,他们才同意换的,怎么现在就成了骗他们呢?”
张华说:“但是他们现在明白过来了啊,知道做了一桩非常亏本的生意。”
李松心想:这些人看来都学精了。以后修到长安的马路,后面再遇到的地主可就不好对付了。
想到还要继续修路,李松马上意识到一个问题,他说:“从渑池到长安的距离有500多里,修路得一大笔钱啊。今年的地租已经用在了洛阳到渑池这一段,明年的地租要到下半年才能收上来,而且也不够修这么长一段距离啊。”
张华说:“要不从盐税里借点钱吧,将来收了地租再归还。”
李松说:“可以借一些,不过还是得再想想办法。”
关于资金,李松从马隆的做法里得到了启发,那就是找民间资金。不过马隆修建青海湖到酒泉郡的马路,是打算向盐商们借钱的。李松的想法则是更进一步,不是借钱,而是让民间资金入股。
这在现世界里很常见,但是在这新世界里还是头一回,但是李松决定去尝试一下。这固然有朝廷的修路资金不足的原因,但是如果能把那些富户的资金吸收进来,还有其他的意义。
李松觉得,晋朝之所以出现像石崇这样斗富的“名人”,有很大原因是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不知道把钱投向哪里,所以只好拿来消费,结果就出现了斗富的现象。
现在既然大家都认可马路收费,那些富户肯定能看出其中蕴藏的机会,这时再劝他们将资金投入到修路中,那就容易多了。
洛阳到长安的马路,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基建项目了,地位堪比现世界里的“京沪高铁”,盈利前景应该是非常不错的。
如果这个项目成功了,就会产生示范效应。以后还有那么多马路要修,就能吸引更多的富户们,让他们把钱投进去,而不是把金银藏在地窖里长霉。
如果富户们都懂得钱是要用来投资的,那么,把钱浪费在斗富上的情况,恐怕就会减少很多。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