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在洛河支流修桥(1/2)
从赵财主家出来,张琛埋怨说:“侯爷,你怎么一下子送了10亩地给他?太多了。”刘忠也点头。
李松说:“你们真的觉得这是亏本买卖?”
张琛说:“白送了10亩地,还不亏本?10亩地可是值不少钱的。”
李松说:“你们放心,这笔买卖绝对不亏。”
作为现代人,李松自然知道,在交通要道旁边的土地,其价值大大超过离得远的土地。
在两京之间的道路旁,如果有这么一大片土地,随便做点什么事都不比种地差,比如开设饭馆、客栈之类。
就算只是种地,借助马路,可以用马车来运送肥料或者收获的粮食,比靠人挑要方便多了。
所以,初看起来,似乎送出了10亩地有些吃亏,其实是赚大了,时间将证明这一切。当然这些地现在是朝廷的,就让朝廷派人经营吧。
精明的赵财主这次其实失算了,毕竟马路是新事务,他还没有充分理解其中的意义,不知道土地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土质,更取决于位置。
这次与赵财主的谈判,让李松的思路豁然开朗,后面的谈判,尽量都换成了土地置换,有时宁可稍微多加上点面积也要置换。只有那些1、2亩的小块土地,才采用现金补偿。
而貌似这个时代的人,也都更青睐土地,所以土地置换的谈判进行得很顺利,就算遇到些刁蛮的人,最多“友情赠送”一点土地,也能搞定。
先前采用现金补偿时,资金压力很大,李松感觉四成地租都快不够用了,好在地租以后不断会有的,可以先从盐税里借用一些。
而采用土地置换后,情况就完全不同。对于朝廷来说,基本上没钱,就得到了筑路所需的路基,而且还把地都换到了未来交通要道的两边,无形中实现了大幅增值,实在是再划算不过的买卖。
这让李松想到,以后如果将马路延伸到长安,也可以用此思路啊,这可是提前解决了个大难题。
马路继续向前延伸,快要达到渑池时,却遭遇了洛河的一条支流。这条支流在洛阳附近汇入洛河,并最终注入黄河。
这洛河虽然不是什么大河,但名气却不小。
在古代,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则为阴,洛阳因为位于洛河以北而得名。
洛河和黄河常联系在一起,洛河注入黄河的这片地区,称为“河洛地区”,这里的文化,就是著名的“河洛文化”。
三国时期的曹植,在渡过洛河时有感而发,写下了名篇《洛神赋》,更是让洛河被人铭记。
洛河的这条支流虽然不宽,但是到了夏天山洪暴发的时候,也是波浪翻滚、水流湍急的。
如今终于面临修桥的问题,李松一直担心这个问题,因为修桥不仅技术难度大,成本也远超修路。
幸好这一路上只需要修这一座桥,还不至于成本太高。要是多几座桥,那就有点吃不消了。
不过,换个角度想想,修这座桥也好,就当是做实验吧。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