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占城稻的稻种(1/2)
历史上,在交趾名将李常杰大肆劫掠、率军撤退后,宋朝派出大军8万余人,攻入交趾,但由于难以适应南方的气候及瘟疫,而折损了过半数兵员,最后交趾和北宋议和,仍旧保持独立状态。
此事可以说是历史上经常发生的一幕,即使中原王朝依靠人力上的优势进攻,最后依然被疟疾等疾病所阻止,最终不得不维持原状。
所以张诚在交趾看到的情况就不奇怪了。中原王朝并非不想经营交趾,但由于疾病等原因,北方来的人很难在这里扎下根,张诚染病身亡就是一个例子。
所以在大部分时间里,中原王朝只能满足于收点赋税、进贡些珍奇土特产而已。到了宋朝,就连这也做不到了。
李松心想:只有寄希望于种下的金鸡纳树了,再过5年,这些能治疗疟疾的树长大后,一切都会有所不同。
李松接着翻看日记,当看到后面,不由得为之赞叹:张诚注意到大海远处驶来的船,是先见到桅杆顶,其后才是船身,并对此大惑不解。
应该说,住在大海边的人也不少了,但是千百年来对此提出疑问的人,似乎并不多。绝大多数人对此都熟视无睹,可能看习惯了就没觉得有什么奇怪吧。哥伦布就是那个注意到此现象的人之一,结果他发现了美洲。
从日记中可以看出,张诚是个能细心观察、并且能有自己想法的人,这种人放到现代,是最适合搞科研的了。如果张诚还活着,李松一定会把他要过来,协助自己做很多事。可惜天妒英才,竟然死在求取稻种的归途之中,李松现在更加惋惜了。
不过根据张诚的日记所述,陈起、吴群两人当时也都看到了这个现象。海上桅杆这件事,其实隐含着一个天大的秘密,将来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科技素材,讲给大家听,而这两位可以过来做个见证。
次日早朝,张华向皇上禀报了发现占城稻,以及张诚在寻访途中因染疟疾病逝的情况。
户部是管理钱粮的,自然对于稻种最感兴趣。户部尚书和峤问:“这稻种为何能如此耐旱?”
对于这个问题,张华倒是没想过,陈起、吴群也没调查过这个问题。李松接过话头说:“此稻种原产于日南郡,当地气候炎热,没有冬天,终年高温,容易干旱,养成了此稻种耐旱的特性。”
和峤觉得这个解释很有道理,点头赞许。
李松又说:“其实此稻种还耐涝,因为日南郡地处海边,经常遭遇台风,大雨倾盆之下,地里极易积水,因此占城稻对于涝灾也有很强的承受力。”
和峤说:“既耐旱又耐涝,这样的稻种真是十分难得啊。”
李松说:“占城稻对稻田要求也很低,各种各样的水田都可以种。而且只要50多天就可以收割,如果跟晚稻配合成为双季稻,谷物产量将大为增加。”
和峤忽然问道:“安宁侯何以对于占城稻如此熟悉?”
张华一拍脑袋说:“瞧我这记性,忘了说了,这个占城稻,当初也是安宁侯向我提起,这才派出张诚他们去日南郡寻访的,结果真的找到了。”
原来又是安宁侯的功劳,现在大家都已经没有多少惊讶的表情,审美疲劳了啊!也没人问安宁侯怎么知道这个稻种的。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