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诗词期刊第一期(2/2)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本来,为了表示对李白和白居易两位大诗人的尊敬,应该署上他们的名字。但这些诗是千古名篇,一旦被人拜读,肯定会打探作者是谁。所以李松只好干脆都不署名,要是问起作者,就说是隐士所作。
到了月底,这十几首诗词就排版印刷好了。李松还特意请了张华为期刊题写刊名,张华欣然同意,写了大大的“诗词”二字。李松命人制成雕版,以后永久用作期刊的封面。
封面和诗词装订在一起后,期刊第一期就正式完成了。因为是试水,李松只安排印刷了300本,分别送到皇上和各位大臣,以及洛阳、长安的知名文人学士那里。
谁也没料到,一个未来将有数百年历史的著名文学期刊,就此启航。而这第一期的300本,后来更是成了身价高昂的珍藏本。
而今,这个小册子很快就引起了轰动,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首次见到诗词里出现标点符号,阅读起来,确实比以前没有标点符号时更方便;二是这种定期出版的形式,非常新奇,前所未见;三是能一次看到许多朝中重臣的诗作,尤其是最后两首没署名的诗,更是难得一见的佳作。
在晋朝,诗赋名篇引起轰动已经有过先例了。几年前,左思的《三都赋》就曾在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后来甚至都倾销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写这篇千古名赋。这就是“洛阳纸贵”这个成语的来历。
如今,由于有了印刷术,人们不用再去抄写佳作,而是想印多少本就印多少本,大大节省了时间。这反过来又促进了佳作的广泛流传。
在这一诗词期刊的最后,是一段寄语:诚邀天下读书人把自己的诗作寄到礼部大晋书局,如果是好作品,说不定下个月就会出现在期刊里哦。
这段寄语让无数文人墨客都跃跃欲试。
朝堂之上,大臣们的目光逐渐集中到了最后两首诗上。这天散朝之后,大家却没有马上离开,而是议论起这两首诗来。
张华说:“静夜思虽然简单直白,却道尽思乡之情,我曾想写一篇超过这首,而文字更华美的诗,却怎么也写不出啊。”
李松心说:千古名篇啊,哪有那么容易被超越的。
和峤说:“荒原古道,依依惜别。此情此景,不知道见过多少次,却感觉永远也写不出赋得古原草送别那种意境。而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堪称千古名句啊。”
李松心说:尚书大人的鉴赏能力很强啊,一下子就看出名句。
一阵赞叹之后,大臣们果然开始打探作者是谁。是的,能写出如此佳作的诗人,自然是大家有心一见的。
李松只好说:“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我师父的朋友,是隐居世外的高人。”
又是师父!众人只好不再打听了。不过,大家都开始期待下一期了。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