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交趾三郡那些事(1/2)
这时,李松又想到一个问题:“大人,买地的收益如何?”
说实话,李松对种地的“投资收益”不是太清楚,他虽然种过3亩地,但种出的玉米、土豆、红薯都没有销售过,所以无从得知种地赚不赚钱。但是他知道张华家里有很多地,应该清楚。
张华说:“这次买的都是很好的田地,租出去的话,估计7、8年就可以回本。”
李松听得一惊:7、8年回本,折算成收益率,就是一年至少12%的回报了。就算将来买的田地未必有这么好,估计8%的回报还是有的,真是秒杀现在的银行理财产品啊。
在李松印象中,现世界里农业的收益稳定,但并没有这么高的回报啊。
他左思右想,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古代的地主剥削农民太狠了点,所以回报才如此之高。
现在他明白了:古代社会,最好的投资品种的确就是土地了,多少豪门大户都是靠大量出租土地,维持着奢华的生活,难怪他们要不断进行土地兼并。这么看来,本来是为了减轻土地兼并的后果而建议朝廷买地,却无意中进入到了一个高回报的行业。
这样看来,以后盐税不断,同时地租收入也将逐渐增长,大晋的财政收入将会非常不错,可以考虑很多重大的项目了。
这时,张华问了个一直有点困惑的问题:“安宁侯,现在土地容易买到,盐税也充足,为什么每个郡县要限制只买两成,不多买一些呢?”
虽然最初李松也给朝臣们讲过其中的道理,但张华还是没理解透,总觉得有钱就应该多买地,不应该自我限制。
对于张华的想法,李松觉得需要举个例子才能说服他。
这个例子就是西汉末年的王莽。王莽把全国土地改称“王田”,废除土地私有制,实行土地国有化,不准买卖土地。人均分配土地一百亩,多占土地的必须交出土地,分给无地的贫民。
但是,这些举措并没有提高粮食产量;遇到灾年,还是闹饥荒,结果爆发了绿林赤眉起义。
李松说:“大人你看,朝廷的地也不是越多越好啊。王莽把所有的地都收归朝廷,可还是没解决饥荒问题,所以这地啊,适当比例就好。要解决吃饭问题,还得靠高产农作物。”
王莽的例子很有说服力,张华不住点头。
其实李松最想说的是:解决吃饭问题,得靠科技,后世的杂交稻就是其中一例,不过这会可没法向张华说清楚。
说起这个王莽,还真是个奇人。他在位期间,曾接见并资助过一个飞行器发明人;亲自解剖过人体;最令人惊奇的是发明了青铜卡尺,同现代的游标卡尺十分相似,而游标卡尺是1631年才由法国数学家皮尔发明的。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