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三章 嵇康助人得家产 闲游小镇遇命案(1/2)
嵇康和县令曹嘉来到沈员外家,各自掏出名帖,请看门的家奴送进去,求见沈员外。
沈员外刚刚在家里喝完了酒,正捧着一杯茶在院子里踱步消食,一听县尊大人和大名鼎鼎的中散大夫来了,急忙亲自出迎。
嵇康和县令曹嘉跟着沈员外进了大门,里面是一个大院子,家里人各自忙碌着。
一个公子模样的人带着几个小孩子在读书,嵇康驻足下来打量那公子,很是年轻,一脸的英气。
沈员外介绍说:“这是我的第三犬子,那几个小孩是他大哥和二哥家的。”
嵇康点点头,这三公子长得一表人才,难怪沈员外喜欢他。
再看看院里,一个老年妇女带着两个少妇在纺纱织布,估计就是沈员外的老婆和两个媳妇,却不见最年轻的三媳妇在其中。
沈员外把二人一路让进客厅奉茶,小心翼翼地问起二位大人的来意。
嵇康笑道:“沈员外莫慌,我们此来不是公干,是闲游到此,听说你的三媳妇非常能干贤惠,我们想见识见识。”
沈员外放下心来,派人去请三媳妇杨惠华。
不一会儿,杨惠华袅袅婷婷地走了进来,先跪下给二位大人行礼。
曹嘉连忙让她起来,坐下说话。
嵇康有意考校她,指着大厅上的一副楹联问杨惠华:“杨姑娘,这副对联,是暗寓你家有钱吧?是不是言过其实了?”
杨惠华抬头一看,楹联写的是:百代常知足,万事不求人。其实这是沈员外写的,他把百、万两个字嵌在里面,一方面显示自己有钱,一方面提倡知足常乐,求人不如求己,愿子子孙孙记住这个古训。
杨惠华心知,树大招风,两位大人来意不明,还是小心谨慎为好。
于是杨惠华笑了笑,说:“禀报大人,那副楹联是我公公写的,只不过雕刻的木工太大意,把那副楹联的上下联都少刻了俩个字,所以显得口气狂妄了些,大人见谅。”
嵇康笑问:“那么完整的楹联应该是什么呢?”
杨惠华说:“上联应该是:百代常知足积善,下联是:万事不求人感恩。”
嵇康听了频频颔首,杨惠华果然才思敏捷!
县令曹嘉忽然问:“杨姑娘,听说你之前是个杀猪卖肉的,现在如此文采过人,想必是你丈夫熏陶的吧?”
杨惠华笑道:“大人,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丈夫爱读书是远近闻名的,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我若是个朽木也雕刻不成才是不?”
曹嘉见她口才很好,笑笑,忽然想出了个主意。
曹嘉把脸一沉说:“沈员外,你富甲一方,目前洛阳县城的城墙要修葺加固,前任县官造好了预算,征集了钱粮,可现在上面说还要加高两尺!我们不想惊扰百姓,再去加赋税,就来动员各家富户捐助。
其实也简单,一不要你们出钱,二不要你们出
粮,三不要你们出工,只要你们把城墙加高就行了。既然你们家万事不求人,相信你们一定会有办法。”
沈员外一听怔住了,把城墙加高两尺,这要多少人力物力财力?
沈员外额头冒汗了,说:“大人稍等,且容小人全家商量商量。”
说完沈员外走了出去,召集家人商议;杨惠华没有说话,日有所思,也转身走了出去。
嵇康和曹嘉暗暗发笑,坐着品茶。
过了一袋烟的功夫,沈员外带着家人进来了,满满站满了大厅,跪下哀求道:“二位大人,小人实在无能为力,求大人宽恕。”
身后男女老幼呼啦一下,跪满了一地。
曹嘉趁机问:“你们家这么多人口,就没一个人为你分忧?”
沈员外叹息道:“大人,他们都是老实百姓,真能有人为我分忧,我就把家产传给他继承!”
恰好杨惠华走了进来,手上捧着一个东西,笑吟吟地对嵇康和曹嘉说:“二位大人,您们说过,一不要我们出钱,二不要我们出粮,三不要我们出工,只要把城墙加高就行了!现在我想出了个主意,用木头做了个烧砖头的模具,在平常的尺寸上加高了两分;窑主用这种模具做砖不需要增加工钱,一层砖厚两分,十层砖厚两寸,一百层砖就加高了两尺!原料虽然有所增加,不过泥土来得容易,其他就不用加任何费用了。”
听她说完,大家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嵇康问:“沈员外,刚才你说过,谁解决了这个难题,你就把家产让她继承,说话算数吗?”
沈员外还没开口,沈夫人发话了:“大人,此事乃是我的家事,夫君虽然答应了,老身还要杨惠华办到一件事,才赞同此事!”
嵇康饶有兴趣地问:“是什么事?”
沈夫人说:“其实也没什么,就是要用杨惠华竹篮提点水来,才显出她的能干,我才放心让他继承家产。”
沈员外用眼睛瞪着夫人,杨惠华却笑吟吟地,一声不发走了出去。
不一会儿,杨惠华又笑吟吟地走了进来,手里提着一个篮子,往婆婆面前一放,笑道:“婆婆,竹篮打水来了。”
婆婆看了一怔,问:“水在哪里?”
杨惠华说:“您把篮子提起来就看见水了。”
婆婆依言一提,果然篮子里不住地往下流水,婆婆哑口无言。
大媳妇站出来说:“我还有个要求,才肯同意让老三的媳妇继承家产。”
杨惠华说:“大嫂您说。”
大媳妇说:“我要你用纸包点火来,我就同意你继承家产。”
杨惠华二话不说,转身出去,一会儿就回来了,提着一只着蜡烛的灯笼,举到大媳妇面前说:“大嫂,纸包火来了。”大嫂脸一红,无言以对。
二媳妇站出来说:“杨惠华,我也有个要求,要求你用骨头包点肉来。”
杨惠华笑嘻嘻地去
了厨房,不一会儿拿来几颗煮熟的鸡蛋放在二媳妇面前,说:“二嫂,骨头包点肉来了。”
二媳妇愣了半晌,无话可说。
沈员外大喜,说:“我当众宣布,我百年之后,家产归三子和杨惠华继承,但是杨惠华要保证大哥和二哥两家人衣食无忧!一切财产但凭杨惠华处置。”
杨惠华连忙拉着丈夫跪下来,谢过公公沈员外,又拜谢嵇康和曹嘉大人成全。
沈员外了了一桩心事,心中大喜,下令大摆宴席,款待二位大人,全家上上下下都参与宴饮。
曹嘉和嵇康都不想打搅,起身告辞,沈员外和杨惠华一再苦苦挽留,说外面天色不早了,吃了饭歇一宿,明日再走不迟。
嵇康想想也是,就和曹嘉留下,饮酒吃饭,热闹了一番,到初更天酒席才散。
杨惠华早已准备好了客房,恭恭敬敬地请二位大人去歇息。
次日一早,等嵇康和曹嘉起床,杨惠华早已带着下人做好了丰盛的早饭,请二位大人享用。
嵇康和曹嘉饱餐一顿,谢过杨惠华和沈员外,出门骑马,继续游玩北邙山脉。
二人信马由缰,来到一座山下的小镇上,看看这镇子人来人往,还挺热闹,就骑马进去察看民风。
进了镇子不远,有家铁匠铺,生意兴隆,买铁器的人在门外排队!
嵇康和曹嘉都穿着便服,就排在买铁器的队伍中,听人闲聊。
一位顾客说:“这打铁的房老汉,祖传的铁匠手艺,他打的铁器,结实耐用,锋利无比,不但在本镇畅销,还给洛阳城里的刀具店送货!
刀具店的蔡老板很喜欢他们的产品,有多少收多少,但更多的时候,房老汉宁可带着小儿子,带上刀具自己进城摆摊卖刀具、铲子等铁具,那样会赚得多一点。”
旁边的顾客点头称是,说房铁匠心不黑,卖给本镇人的铁器,价格公道。
这时候铁匠铺里出来了两个人,一胖一瘦,穿着外地人的服饰,手上都拿着一把菜刀,急匆匆地离开了。
嵇康笑道:“看来这房铁匠有两下子,外地人都慕名赶来找他买铁器,真是声名远扬。曹大人,我们一人买一把腰刀回去,看那个衙役办案勤勉,就奖励他一把好刀?”
曹嘉点点头,笑道:“这是个好主意,宝刀赠烈士嘛,呵呵。”
于是二人耐心地排队,过了一阵,眼看快要排到了,忽然外面吵吵嚷嚷地来了几个人,蛮横地推开排队的人,冲进铁匠铺,把房铁匠和他的小儿子抓了出来,五大绑!
这下买铁器的人不答应了,一个顾客说:“王乡长,你为什么平白无故地抓人?你给大家说清楚!”
为首的是个胖子,满脸横肉,冷笑道:“为什么?你们知道个啥?刚才有乡民来报,在镇外的田地里,发现了一具尸体,是个外地的客商!我立刻带人赶去调
查,案发前后,有人路过,看见一胖一瘦两个外地模样的人路过那里!
我验看了尸首,是被乱刀砍死的,地上落着两把沾满了鲜血的刀,刀把上刻着‘房记’。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