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节:大棚蔬菜售卖(1/2)
转眼,立冬了。早上起来,枯黄的野草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霜。徐盛伸了个懒腰,呼出一团白气,这温度有点冷了。看着周围开始忙碌的下人,徐盛不由得看向了还在施工的别墅区。这些当初救下的老百姓现在还是住在木棚子里面的,现在还好,要是下雪了估计会被冻坏的。
通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和观察,徐盛真正体会到了大唐老百姓的朴实、勤劳和善良。不管什么事都是任劳任怨,毫无怨言。这些老百姓作为自己的食邑,徐盛不得不考虑下他们的生活和其他。
甘远也早早的把这些百姓的资料统计出来了。木匠有三名,铁匠有一名,马夫一名,屠夫一名,还有三名认点字的,最奇葩的是竟然还有一个不正经的道士。喜欢炼丹,摆弄瓶瓶罐罐。在徐盛看来,培养下,或许可以做个化学行业的工作者。
马夫早早的就上任了,毕竟李二还留下了十匹战马。根据马夫说,这些都是上好的河套马,没有阉割的。四公六母,其中有一匹母马已经有崽子了。在没有汽车的年代,马匹可是不可多得的交通工具。更别说是战马了,所以马夫是恨不得跟这些战马吃住在一起。徐盛看出这位没有名字,小名叫潘大郎的马夫对战马可是真爱,就把训练饲养等一切跟动物相关的事情都交给他了。
木匠也早早的跟随着老程府上的老工匠一起帮忙在建设着别墅区。铁匠平时就帮着打点锄头,铁锹等农具。至于屠夫,现在处于失业状态,每天看着潘大郎的那些战马就眼冒绿光,恨不得把战马大卸八块,展现他那熟练的刀功。
其他的都没啥特长,老实巴交的农民,现在正在河边的荒地上开荒,或者在后山山坡上开荒。准备来年种植农作物。至于那些个小屁孩,包括自家小妹徐诗惠和邓世昌,都在徐母的主持下学着蒙学。教材就是徐盛自己背出来的百家姓和三字经,以及1-10的阿拉伯数字。
徐盛知道自己母亲是大户人家出来的,但是没想到母亲学识不凡,而且接受能力极好,对阿拉伯数字一学就会,加减乘除也不在话下。现在忙着教那些小屁孩,连自己这个亲儿子都丢一边了。那些小屁孩也听话,在简陋的学习环境中,刻苦的学习着。在郎朗的读书声中,那些下人每次路过都会轻手轻脚,面带笑容,生怕打扰了这些小屁孩读书。
李世民同意建学院的圣旨也送来了,不过钱和人没得。经过突厥的洗劫,现在大唐西北几座城是一片狼藉。需要战后重建,李世民的国库是穷的叮当响。战俘劳改队的建议也通过了朝议,劳改队头头是侯君集。现在正拉着这支劳动队,奋斗在被战乱损坏的西北城区中。
老程前段时间也班师回朝了,带人托话说交接了军务,没事了就会来看自己。
总的来说,大唐朝堂上下现在一片忙碌,不是忙着战后重建就是忙着发展民生。就连自己的食邑百姓也是在忙碌着农事。反倒是徐盛现在是无事一身轻,书院现在是没钱建,何况也快下雪了。
徐盛天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到处转悠,规划下生态农庄,其他的就无所事事了。
这其间的一次抽奖,抽到了小龙虾十斤,让徐盛是目瞪口呆,心情十分复杂。高兴的是,作为后世的湘省人,麻辣小龙虾,十三香小龙虾,油爆小龙虾,蒜香小龙虾,那是挚爱啊。
复杂的是,抽奖运气不咋的,抽到了个这玩意。
十斤虾子不多,自己一餐就能吃完。不过为了以后经常可以吃到,徐盛还是忍住了。叫下人在河边规划的水产养殖区挖了个大坑养了起来。为比避免这玩意打洞跑出去后繁殖泛滥,在大坑四周用木板和水泥都封了起来。至于养殖效果如何,徐盛就不知道了。不过以小龙虾那繁殖力和生命力,以及什么都吃的杂食性,想来应该可以顽强的生存下来吧。
再过几天又是一个月了,希望这次抽奖运气好点。别再抽到一些奇奇怪怪的玩意。徐盛现在弄不到晶石,系统里的东西也就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唯一的期望就是每个月的一次抽奖了。
一边想着琐碎事,不经意间走到了大棚区域。三十多亩的大棚一起大大小小有六十多个,现在全部种上了各种蔬菜,连西瓜和香瓜也种上了。经过一个多月的摸索,负责大棚的那些下人也知道怎么操作,不用徐盛费心了。
大棚这东西其实本来就很简单。除了要持续烧炕,保持温度,然后间隔性的通风透气之外。就跟平时种蔬菜没区别了。说到种蔬菜,这些下人农活都是老麻雀,那技术甩徐盛几条街。
推开厚重的木门,徐盛走进一座大棚,里面十分温暖,大约有二十多度。跟外面寒冷的天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近好多下人,晚上冻的睡不着,抱着一卷铺盖就跑大棚里睡了,对此,徐盛觉的无所谓。
闻着空气种植物特有的清香,看着眼前水嫩嫩的蔬菜,徐盛心情特别好。看来自己天天吃咸菜萝卜炖肉的日子总算到头了。
“少爷,您来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妇人推门走了进来。她叫徐李氏,小名梅子。丈夫死了,带着个四岁的男孩。精通农活,又细心负责,是大棚的管事。
“恩,没事,来看看,一切都还顺利吗?”徐盛随口问到。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