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国古预测术﹙二﹚(2/2)
在旧时,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翻翻黄历。看看哪一天不宜婚嫁,哪一天不能迁居。哪一天上了梁会给家庭带来不和,哪一天理了发会使人倒霉等等。这就是根据黄道上的六大星的运行来划分吉凶之日。六星分别是青龙、明堂、金匾、天德、玉堂、司命。遇上这六星值日,就比较吉利。择吉的方法很多,除了上面六星配日之外,尚以‘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等十二星与日期相配合的择日法。由于择吉之术名目繁多,有时几种择吉之法互相矛盾,使人无所适从,在清乾隆年间,官方制订了《协纪辞方书》三十六卷,使择日之祛有了统一的准则。
‘从古非一,而梦为大‘。讨论中国古代预测术,那必然要涉及梦占,因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被梦魂索绕,可以说自占梦术产生以来,从来没有被冷落过,而西方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梦学理论的推出,在某种程度上也佐证了中国古代的梦占理论。
我国的祖先很早就研究梦,殷墟个辞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庚辰卜,贞:多鬼梦,不至祸?‘
九﹑四柱推命术
在中国古代预测术中。最普及与深入人心的莫过于用生辰八字来推断人寿夭、贵贱、吉凶、祸福的四柱推命术。在孩子尚未成年的时候,父母就会拿他的八字找算命先生算一下,看看今后的命运如何。以后遇上科举及第、婚姻嫁娶等重大事情。则又要将八字反复玩味一番。有了这样广阔的市场作为动力,所以历代研究它的人趋之若骛。它后来成为一门极其深奥与繁琐的学问,也正源于此。
1﹑八字推命
对于生辰八字的来历,也是众说纷法。据说它初创于战国时期的路碌于、鬼谷子,由于没有确切的史料作为支撑,也只能作为传说而已,有文字记载可以见其端倪的。要算是《白虎通义》与东汉王充的《论衡》。但真正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系统推出的,是唐代的李虚中。因为李虚中把《洛碌于》中算命的年往为准发展成了以出生年、月、日三柱作为依据的推命方法。后来,经过五代的徐子平加以推衍,这才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见的以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作为参数的四柱推命法。此术经过后人的不断充实,日趋严密与普及。到了明代,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习俗。明初有刘基的《滴天髓原注》、沈孝瞻的《子平真柱》、万育吾的《三命通会》以及张神峰的《神峰通考命理真宗》等理论书籍大号出现。
到了清代,算命术还风靡一时,出现了陈素庵的《命理约言》等多种命书。民国时期的韦千里与袁树栅、东海乐吾等,都为此术的发展作了努力。
八字推命所依据的就是阴阳五行的原理。古人认为,世间万物的发生、发展与变化,都是由于阴阳二气互相交感的结果。而五行就是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过程中赋予世间万物的五种元素。而这五种元素之间也发生着相生相克的运动变化。由于有了这五行相生相克互相作用,才使得天地万物得以平衡协调。而人作为万物之灵,同样也受到这五行生克的制约。所以,天干地文所代表的八字一旦与阴阳五行挂上了钩,就不难理解生辰八字为什么也被用来推断人的命运了。
2﹑五行推命
而根据五行又可以找到它所对应的春、夏、秋、冬四时。东、南、西、北、中五方,这样便产生了一个立体的时空村架。在这个时空构架里,五行的相对平衡,表现在人事上则是顺遂吉,利;五行的生克关系如果失去协调,在人事上则为安涝灾祸。根据日的天平与其他七字的五行生克关系所推演出的‘正印‘、‘偏印刀、‘比肩‘、‘劫财‘、‘仿宫‘、‘食神‘、‘正财‘、‘偏财‘、‘正富‘、‘偏?“十神。又为五行与人事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家庭、婚姻、官运、财帛等等尽纳入其中。为了能够推算出人的疾病损份,五行所代表的天干地支又与人体的五脏器官建立了联系。
尽管有了以上诸多的因素作为参照。但是还满足不了人们的期望,于是占星术中的‘神煞‘以及六十甲子与五音十二律结合而成的纳音五行也被引进其中。由此可见,四柱推命术相当博杂繁琐。除了以上所介绍的各类利术之外,尚有一些流传于民间的,而又没有形成系统理论的占卜方法,我们暂且把它总称为杂占,如求签、测字、诸葛神数、耳热占、眼跳占、扶虬等等,虽说比较简单粗糙,但也是中国古代预测术的组成部份。
十﹑‘天人合一‘的哲学模式
综观古代预测术的谱系,尽管其门户林立、派系纷呈,但一旦把它置于‘天人合一‘这个我国古代哲学模式之中,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为天地合气所化生,所以人必然与天地这个大宇宙相对应,是大宇宙的缩影,大宇宙一有风吹草动,人这个小宇宙也不可能风平浪静。而随着以后阴阳五行元素作为媒介参与其间,大小宇宙之间的关系更加丝丝入扣了。从五行推演出东、南、西、北、中五方以及春、夏、秋、冬、长夏五季,只要这诸多的因素有一发生变化,则牵一发而动全身,产生同类相动的效应。推而广之,不仅大宇宙与小宇宙会产生同类相应,而且小宇宙与小宇宙之间所对应的方面也会产生相互感应的关系,用这个理论去解释中国古代所有的预测术,都会无所不通。而所有的预测方法只要能符合这宇宙模式,都能够‘弥纶天地之道‘。这就是中国古代预测术得以生存的理论。(未完待续)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