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段祺瑞的急电(1/2)
按理说,刘庆斌准备一直待在俄国,一直到二战结束。可是,他现在却不离去了。之所以离去,是因为他接到了北京政府的电报,而且段祺瑞电报中呈述的理由让他无法拒绝。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民国带来了一个严峻的现实挑战:100多万滞留在俄罗斯境内的华侨,面对混乱而血腥的俄罗斯内战,其生命和财产都遭到空前威胁。
西伯利亚实在太广袤了,广袤得足以消弭任何来自欧洲的澎湃浪潮。
来自圣彼得堡的革命巨浪,涌到太平洋海岸时,几乎只剩下了几朵小小的浪花。远东地区不足1万人的布尔什维克,并没有足够的号召力,更没有足够的影响力,在通过突然的军事政变占领了伊尔库茨克、海参崴、伯利、海兰泡等战略要地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很快就被颠覆,布尔什维克依然只能在地下进行游击战。
占据优势地位的白卫军,走马灯般地替换着领袖和政权名称,“西伯利亚临时政府”、“西伯利亚自治临时政府”、“全俄临时政府”、“全俄政府”,你方唱罢我方登场,一片鼎沸。
此时,滞留在俄国境内足有百万之众的华侨之中,除了传统的商人、手工艺人之外,还有数十万派遣到一战前线去的华工。中国加入了协约国的阵营,派出了大量华工,其中不少由陆路经俄罗斯前往前线。俄国陷入内乱之后,这些华工陆续汇聚到伊尔库茨克等地。处境悲惨。
同胞正被屠杀,俄罗斯相互对立的武装派系,都强拉华侨的壮丁,套上一件脏兮兮的军装,这些只听得懂“乌拉”的中国人,就被投入到了枪林弹雨之中。即使未被强拉壮丁的,也在一拨拨穿制服的强盗面前,宛如待宰的羔羊。甚至连以“护侨”名义出兵俄罗斯的日本军队,也莫名其妙地对华人大开杀戒……
暴动的消息一日数惊,当地华侨纷纷涌向中国驻海参崴总领馆。在俄国方面已经完全失去了对局势控制的情况下。华侨团体如海参崴中华总商会、黑河江北旅俄华侨会、伯力中华总商会、阿穆尔省华侨总会等。都紧急呼吁祖国派兵前来护侨。
告急文电雪片般地从海参崴飞往北京:“同胞正在挨饿,一些华侨的日均粮食只有4两……”
“同胞正被劫掠,无论‘红’‘白’,只要是扛着枪的老毛子。都把华侨当做予取予夺的金库……”
百万华侨翘首南望。向着北京求救。
除了北京之外。近在咫尺的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和黑龙江督军孙烈臣,也收到了大量告急求援文电,黑河商会甚至派出代表常住沈阳。不得出兵誓不罢休。
此时北洋政府却焦头烂额,一边要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一边要应对山头林立的国内各派势力,正在扯旗放炮武装暴动的革命党,牵制了政府的大量兵力。
其实,当外交部收到海参崴总领馆报告的第二天,就立即与海军部展开了磋商。此时,是1917年12月12日,距十月革命爆发仅35天,考虑到十月革命波及到远东的时差,北洋政府的行动可以说是非常及时、迅速的。
对于派遣军舰护侨,海军部毫无异义,认为理所当然,但是,“现时国内多事,军舰不敷分布”,爱莫能助,只能通过外交途径为华侨尽力提供救助。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