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浣花溪畔筑茅屋(1/2)
魔侠守护者之一魔侠─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社会写实著称。
生於中国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祖籍湖北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因其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又因為他搭草堂居住在长安城外的少陵,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為「老杜」。
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身后,杜甫的作品最终对中国学和日学產生了深远的影响,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為《杜工部集》。
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為「诗史」。
杜甫出身京兆杜氏,祖上是汉朝御史大夫杜周、晋朝当阳侯杜预。
杜甫早年的生活情况记载很少,主要从他的诗歌中得知。
杜甫生於712年,準确的出生地尚未知晓,但估计在巩县(今巩义市)。
他的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期一个有名的政治家和诗人,「(审言)少与李嶠、崔融、苏味道為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他的父亲杜閒,曾官至兗州(今属山东)司马、奉天(今陕西乾县)县令,「审言生閒。閒生甫」。
杜甫的母亲是清河东武城(今属山东)人,在杜甫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父亲杜閒续娶卢氏,杜甫并没有从卢氏身上得到多少母爱,反倒是他二姑担当了母亲的角色,把小杜甫抚育成人。
杜甫有一个哥哥,早夭,有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和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杜甫在诗中常提到他们。但杜甫从未在诗中提到他的继母。
杜甫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於「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可见杜甫是个早熟的孩子。
杜甫幼年很是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復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但这个早熟孩子超强的记忆力和出眾的学才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杜甫在青年时代曾数次漫游。十九岁时,他出游郇瑕(今[山西猗氏县])。
二十岁时,漫游吴越,歷时数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回故乡参加「乡贡」。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他的父亲时任兗州司马,杜甫遂赴兗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开元二十九年。他返回洛阳,筑室首阳山下。约在此时。与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结婚。
天宝三载(744年),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為梁宋之游。
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四载秋,转赴兗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深厚友谊。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