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老狐狸心照不宣(1/2)
第206章老狐狸心照不宣
南下,一定要南下,立即南下,到谅山看看,看看他们到底强在哪里?到底想要做什么?
如果真如他们说的那么强大,这就是一个天赐资源。
虽然自己不可能独占这种资源,但以自己这广西提督的身份,至少可以抢占先机,获得别人没有的利益,至于朝廷,呵呵。
苏元春琢磨得越深,就越能领会马继祖没有说明白的意思,合作,深层次的合作。
上海比广西发达,周边地域人口众多,但广西也有优势啊,陆地相连,交往起来更加方便快捷一些。
这是自己广西的最大优势,也是自己的最大优势,必定要主动点,多争取点利益才是根本。
广西巡抚没有到任,李秉衡现在是代理,毕竟不是实职,和自己原来的记名提督没啥区别,布政使的位置定下来了,也只能算二哥,算不了一哥。
李秉衡是这里的行政长官兼司法长官,但他官阶为从二品,比自己的从一品低了两级,在官阶方面,自己也是占据一定优势的。
邓承修是勘界大臣,早晚得返回京城,没啥竞争性只要不搅局,分点利益也是可以的。
唯一的就是眼前刚刚掌管广西省行政权利的二哥李秉衡,不过李秉衡掌管龙州西运局的时候,和自己配合的还算好,应该不会搅局。
目前最有利的条件是,南疆边防刚刚从战争状态转入防御状态,依旧以军事为重,作为一省军事一哥,掌管全省绿营,另外还加封了太子少保衔,相信李秉衡不会不给面子。
再说,目前大家也只是猜测,还没有真正搞清楚具体合作内容,争夺起来也没有太大意思。
真的有切实利益的时候,在政绩和利益上分享出一部分给李秉衡,相信能封住他的嘴,甚至还能得到相应的配合,当然这一切都是在不卖国的前提下。
想到这里,苏元春笑着对马继祖说:“马营长,我能了解大概意思,也感谢贵军师长的盛情邀请。
不过,我还得和同僚商议一下,确定去谅山拜访的时间和人数,还请马营长先休息一下,我们商量好之后立即派人通知你。
”
马继祖看了看苏元春的表情,明白他的意思,回答说:“好,我就带着弟兄们出去休息一下,贵军随便安排一个地方就可以了,作为军人,什么环境都能适应,不必大费周折。
”
“哪能呢?马营长是贵客,不可怠慢。
”苏元春站起来客气的送客,还对身边的参谋朱星源说:“星源先生,请代替本军门好好款待一下南方来的客人,好酒、好茶、好果都伺候上,可不能小气。
”
朱星源拱手微微一弓,然后对马继祖作出一个请的动作,站在那里看着马继祖三人拿起步枪,在单手拎起背
包往后一背,三人看上去很轻松的样子,但从背包带看,这背包可不轻,不由微微错愕,瞬间恢复过来,转身在前面引路。
朱星源可不是一般人,虽然是苏元春的参谋(幕僚),却是一个会奇门遁甲的谋士,他掌握的奇门可不是用来在街边摆摊断人家有几只鸡,哪里墙有个裂缝等等来糊口的。
朱星源的奇门是为军国大事出谋划策的,他曾预测过“江华乱猺”一事,也推断苏元春领兵抗法能获胜。
最后,在苏元春再三询问自己前途的时候,他还推断出苏元春能在兵权上再进一步加大,也能加职位不低的文官职衔。
朱星源的推断全部应验,战后,苏元春被朝廷家了一个“太子少保衔”,这个头衔在清朝可不简单,这是清朝初年鳌拜的专用头衔—“鳌少保”。
从种种事例来看,就可见这个朱星源的厉害之处,真正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光绪十九年癸巳,朱星源出版《奇门旨归》一书,这本书是奇门古籍中少有的有具体案例的书,而且,书中所说的案例大多有史可查,其中关于苏元春的案例就在其中。
最为重要的是,书中的理论非常简洁精微,案例描述虽简单,但都是直击要害,非常契合奇门博大、简洁、实用的特点。
这本书使得朱星源成为清末小有名气的学者和军师,被人赞誉“覃思词翰,潜心经术类,皆文学选而精于天人,舆地之学。
”
在随军期间,朱星源一直受苏元春敬重,苏元春从没要求他一直跟随在自己身边,一切任由自由来去,可见重视程度。
看到朱星源带着马继祖出门,苏元春回头坐下,对两位同僚说:“鉴堂兄,铁香兄,两位兄长对谅山一行,可有良策?要不小弟先去探探底细回来跟两位兄长详细汇报?”
李秉衡自幼比较聪颖,从小立志学文习武,为官之后能力也很不错,多年在基层摸爬滚打,还是常年在极端复杂的直隶官场中为官,并且站稳脚跟,在这最容易出纰漏的地方,没有出过纰漏,独有“久官直隶”之特色,朝廷重臣对其评价也很高。
无奈晚年卷入晚清三场对外战争的漩涡之中,毁誉参半,时至今日,史学界仍然对其评说争论不休。
李秉衡兵败通州,饮金自尽殉国,家里黄白宝物无存,其墓在河南安阳西南活水村南岗,连墓碑都没有。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