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并州之政(三)(1/2)
王安石的青苗法,就是直接把常平仓里平时用来借贷、赈济的粮食换成现钱,然后贷给农村百姓。百姓借贷的时候,必须由贫富相保。由富户来充当甲头做保人。如果贷款的人还不起钱跑路了,就拿富户是问。又把百姓分为五等,最穷五等户的贷款不能超过一贯五百文,第一等户贷款最高不能超过十五贯。还款时利息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之间。一年分夏、秋两季借贷,正月三十、五月三十放贷;五月、十月收贷。
百姓在日常生活和进行生产活动时,必然少不了钱。但普通百姓用来换钱的,除了他们辛苦种出来的粮食、织出来的布,便别无他物。在要急用钱时,总不可能把一家子的口粮都给卖了吧?而且你越是急难之时,商贾就越会压价。搞不好粮食反而卖不出什么好价钱。
于是百姓们就只能去找那些豪强富户借钱,富户们又不是做慈善的,借钱给你可以啊。拿房子田地来抵押。还不起没关系,直接收了你的田地宅院就行了。而民间借贷,虽然当时宋朝官府有明文规定,每月利息不得超过六分。但后世的高利贷违法都一样有无数人钻空子,宋朝又怎么会有人想不到呢。后世那些搞贷款的收什么手续费之类的,都是向我们的祖宗学习的。
百姓们被这么一搞,自然是想还也还不起。于是到了最后,田地都没了,搞不好人也要变成奴婢佃户。有鉴于此,为了平息越来越激烈的土地兼并和社会矛盾,顺便也给朝廷搞创收,王安石顺理成章的推出了青苗法。
青苗法全面推广之时,王安石和其他人就在一部分地区搞过试点,反应上来效果都很好。官府增加了收入,百官得了实惠。唯一遭到损失的,就是民间的富户豪强们。没人找他们借钱了,他们所垂涎的高额利息和土地都变成了泡影。
而为了控制地方官员乱来,王安石甚至还规定了青苗法不准搞强行摊派。只能贷给那些确实有需要的人。不想贷的,不许强行放贷。
可惜政策是好政策,到了地方却是变了样。地方官员为了政绩,为了创收。哪里管你这许多。不但大搞强行摊派,还非得把钱借给有经济实力还得起利息本金的富户。富户不要都不行。而真正想要贷款的穷苦百姓,却是只能想一想,连负责放贷的官员的面都见不到。
这么搞,自然是全国骂声一片。支持的骂,反对的也骂。搞得王安石那是焦头烂额。
对这段故事非常清楚的李利,自然不会再犯王安石的同样错误。所以他谨慎又谨慎,把所有的纰漏想了又想,方案改了又改。然后这才召集荀攸、贾诩、钟繇、徐晃、张辽等人开会。
李利道:“这次会议,我们来讨论下常平仓的问题。”
青苗法与常平仓一脉相承。汉朝此时的常平仓已经形同虚设,李利只能从小处开始,先把并州、河东两地的常平仓恢复起来。然后再在常平仓的基础上,引导出青苗法。
汉朝的常平仓,比起唐、宋的常平仓,少了借贷和免费赈灾两个特点。它只具备向京师运粮以及控制市场粮价的功能。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