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抢钱(1/2)
90年代末期的亚洲金融危机,一开始,便是从太国开始的。
当然,后世也有各种各样关于这一场金融危机的分析和解释。
有人说,这一场金融危机,最初其实源自于日国。
从95年开始,为了防止出现通货紧缩,日国央行奉行低利率政策。这对于那些想参与外汇套利交易的人而言无异于天赐良机。保守估计,1995年到1998年三年中,日元套利交易的投资者获得了1690亿羙元的“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另外一方面,由于经济放缓、外国投资者由于日元走弱而撤资,日国银行的股价在1996到1997年间下跌;另一方面,弱势日元将羙元贷款的日元价值提高了。这两方面因素都减弱了日国银行达到8%资本充足率的能力,于是日国银行不得不减少海外贷款。
当时,东南亚国家乐于从外国直接投资、组合投资、政府贷款中接受资本流入,根本没有意识到其中潜藏的巨大风险。
于是,日国银行一抽贷,导致这些国家发生急剧的信用紧缩,叠加国内经济形势,以及西方金融炒家的进攻,于是金融体系迅速奔溃,多米诺骨牌倒塌,危机便迅速蔓延。
90年代早期,太国是东南亚的经济明星之一,从大米出口国一跃成为地区轻工制造业和旅游业领袖。1990年到1995年,太国gdp年均增速达到9.1%,政府预算盈余约占gdp的3.2%,国内储蓄高达gdp的35%左右。
然而,太国的高速发展是建立在大量吸引外资基础上的。1996年,太国的外债急剧上升至1128亿羙元,占gdp的62%,其中多数是短期资金。而其外汇储备仅380亿羙元。
同时,太国的银行主导了金融体系,其中一些金融公司和小型银行非常脆弱,它们当中有很多是由企业或者家族控制,管理不完善,还正在为资产泡沫大量提供融资,大量资金进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
与此同时,95、96年间,也是太国国内政治频繁变动的时间,换了三任领导人、五位财政部长。
直到96年底,太国才建立了一个联合政府,面对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他们完全没有应对的经验。
“老大,金融危机真的已经要来了么?”孙辉看着窗外一片繁荣景象,有些难以置信。
尽管他对王弘毅的判断十分信服,但是眼前的一切景象,确实看不到一丝危机的迹象。
这让他非常疑惑,希望王弘毅能解惑。
这一次,王弘毅亲自带着他一起来到新港,就是火中取栗,从金融危机中撅金。
之前,王弘毅已经明确对外预言过亚洲金融危机。
甚至有些方面,都说得十分详细了。
可是,很多人依旧不相信。
毕竟,在大家看来,现在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就算有些局部的经济波动,也不至于蔓延成金融危机,更别说出现席卷整个亚洲的金融危机。
王弘毅微微一笑道:“你注意到没有,上个月初,太国央行宣布国内9家财务公司和1家住房贷款公司存在资产质量不高以及流动资金不足问题,而且据说穆迪有意将太国三大主要银行长期借贷级别从a2下调到a3,此外国外一些经济学家也在唱衰日国银行,他们的银根开始紧缩,太国的外债压力迅速加大……”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