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无法忍受的诱惑2(2/2)
到了1926年,因为失去了日本在华夏南方的煤铁资源,日本加快了抚顺煤矿的开发,不仅加快了直通矿区的铁路的建设,而且开始将依托煤矿建立的城镇——千金寨强制性地转移,因为千金寨的地面下面还有更多的易开采的煤炭储量!
据统计,从1905年日俄战争到1945年日本投降,日本一共从抚顺掠夺了超过两亿吨的煤炭资源!
华夏,与日本相比,绝对是资源丰富,所以只要日本想要获取低价资源,华夏就是最好的选择。
而晚清时代政治暗弱,国力也在一次次地列强瓜分中一蹶不振,尽管有名臣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不懈努力,但依然是杯水救不了大火——不止是清廷皇室的无能,江南的各大家族、地主也是一样的重视窝里斗胜过抵抗外辱。
仅仅一次次地让日本在朝鲜试探得手,就注定了日本有一天会打进华夏大陆!
辛亥革命后,南北分裂的情况,更是让日本打心眼里感到高兴,在他们的心里,华夏越乱越不统一,对日本来说就越好,就越方便他们顺利地从华夏身上吸血!直到他们有一天认为可以吞并华夏为止。
所以,华夏对于日本来说,就是一个大的不能再大的诱惑了,如果不是华夏不产石油,那么日本是绝对不会放弃华夏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的渗透和影响的。但面临美国以石油和钢铁的诱惑,日本还是忍不住要放弃一些在华夏的利益,而选择先得到可以供应日本需要资源的太平洋岛屿。
石油、钢铁,煤炭还有橡胶,几乎所有早就一个军事强国、工业强国的资源,日本都没有!而这些,美国都可以提供!印尼的石油和橡胶,美国的废钢铁,还有从华夏东北获得的煤炭,这一切都构成了支持日本对外扩张的基础。
这同样是为什么,美国一旦开始对日本展开钢铁和石油禁运,日本就必须立刻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原因。资源没有,始终被美国卡脖子,所以,后来的日本成为美国的狗腿子就是理所当然的。
孙逸仙还是应北方的北洋政府邀请北上了,背负着全国人民对于统一、和平的渴望北上了,那是1924年年底。
然而,孙逸仙是看不到华夏统一的那一天了。三月二十五日,爆发的肝癌,让他壮志难酬,只留下了一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的遗言。
随后,被孙逸仙带着北上的部分民党内部的反对革命的部分中央委员,在西山碧云寺召开了会议,要求考虑民党未来的道路问题。以及解决民党内部的红党党员问题。他们要求取消红党党员的国民党党籍,分别开除红党人谭诚斋、李守常、***等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候补中央执行委员职务,并取消他们的党籍。会议通过了《取消红党的国民党党籍宣言》、《开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红党人李守常等通电》、《取消政治委员案》等决议。会议最后提醒大家:如果不在民党内实行清党,恐怕“再过一年,青天白日之旗,必化为红色矣”。
但是,坚持革命和北伐的广州的民党中央执委会做出了反向的选择,就宣布开除邹鲁、谢持等北上的民党中央委员民党党籍。此时的民党还是血性十足,勇于继承孙逸仙遗志、继续执行联俄、联红、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革命精神的、代表华夏未来的党派。
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不先解决陈炯明,民党就不敢专心北伐,本身因孙逸仙北上,就已经对盘踞在潮汕地区的陈炯明余部进行过一次讨伐的民党军队,在1925年10月,开始了第二次东征讨伐陈炯明的战争。
与第一次讨伐东征不同,第一次东征是又滇军杨希闵指挥的,而第二次东征却是民党核心力量掌握了军事指挥权,因为总指挥是常凯申,这一次同样是由黄埔学生唱的主角。
第一次东征,是因为陈炯明不甘心广东被孙逸仙主导的北伐拖垮,借助孙逸仙的北上的时机,组织了大约七万人左右的力量,希望将孙逸仙的势力从广东驱逐出去。
而在广州的民党则希望借助陈炯明的进攻,对党内的军阀势力进行清洗,同时削弱陈炯明的力量。
战事的结果是,陈炯明的主力被以黄埔学生为主导的学生军击败、溃散,并且丢失了潮汕地区和惠州地区。
当孙逸仙离世后,在广州政府担任要职的杨希闵和刘震寰的野心开始萌发,妄图利用孙逸仙去世,民党群龙无首的机会,联合陈炯明、唐继尧等人,配合北方的段祺瑞,瓦解民党,夺取广东政权。
然而,有思想武装的军队,和没有思想武装的军队,在战斗力上来说,就不是同样的水平。1925年五月,杨希闵和刘震寰发动的军事夺权行动,被黄埔学生军轻松挫败,而发动夺权行动的杨刘二人则逃亡香港。
纯洁了广州民党政府后,就要开始对杨希闵、刘震寰的盟友发动反击了。而在杨刘发动战事的时候,以林虎为东路总指挥的原陈炯明残部夺回了在几个月前丢掉的潮汕和惠州。民党政府决定发起第二次东征。
这一次东征时,常凯申已经成为民党中央的军事委员会委员,担任了东征军总指挥。这代表着常凯申从此登上了民国的政治领袖的开始。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