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八十一章 城里人去国外种地的糗事(1/2)
唐老师经常跟王俊抬杠,作为一个没有走出国门的土专家,他很爱学习。而知识分子出身的王俊也不甘示弱,以自己广博的知识教导人。
“发达国家农业比我们发达,我曾经去澳洲考察过。他们二十年前就实现了机械化,大农场种植成本低效率高。我有一个朋友知识分子,厌倦了国内的优越生活把北京的房子卖了出国,在澳洲买土地当起农场主。”王俊要说的是那个三代都在老北京城生活的朋友,为了体验一把当农场主的乐趣,居然稀里糊涂把房子卖掉去国外种地。
这个朋友子女都在国外留学,两口子目睹了国内食品各种问题,决心去做一回农民,过一把自给自足的生活。卖掉了北京的一套房,到了澳洲当地,打着投资移民的旗号购买了上千亩土地。望着一望无际的田野,两口子顿时骄傲起来。不断在朋友圈晒他们的成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吃商品粮长大的一代面对这一切白手起家还有点应付不了。
“那边种什么不是农民说的算,是政府说的算。当时两口子很不解,我们在国内农民种什么是不受限制的。这个政府太苛刻了吧!要种的农作物他们也弄不来,最重要的是土地还不能抛荒。前期投下去的钱花的差不多了,人工比国内贵,算下来种植没有钱赚,还把两口子的养老金赔进去了。”
“我们国内农民种地是不计成本的,他们州政府还会给农民补贴。但是他们是承包的土地,没有享受到这个便利。第一年勉强把种子安插下去了,因为不懂当地的气象气候,当年收成不好。两口子白忙活了!”王俊觉得朋友很冤枉的,但是没办法,他太执着了。放着国内优越的条件,跑到国外种地。
“那后面他们还继续种吗?”程兆邻很关心下文,作为投机见长的农场主见势不对肯定撤人了。国内这么多的补贴和扶持,我们的农场主都没能经营好。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种地,没得几年的根基是做不好这件事的。
“还能怎样!继续种啊!他们决定自己动手,不请当地的农民。那些农民太懒了,做事没得我们国内的农民得力。就算是机械化,他每天就做那么多。不违农时是种植的规律,他们不懂规律,吃了亏。”
“跟我们刘大平那样两口子种地,农忙再找当地农民吧!”种植大户刘大平种植50亩的大棚区域,平时就一个老婆婆帮着采摘蔬菜。其他劳作都是自己来操作,他担心他们干不好,还会搞破坏。就是这么勤恳也是勉强把自己的本钱保住。每年还有几万块的净收益。
“没错,他们改变经营思路,积极跟州政府沟通申请补贴。或许是耍小聪明被发现了,最后补贴没有拿到。前期投入打水漂,老外比较爱较真。有多少就是多少,你一百亩要拿500亩的补贴,人家也不傻。最后各项投入砸进去,又是上百万。他们还把自己的女儿女婿套进去了,老婆婆也整病了。毕竟退休了,还是上山下乡在农村呆过几个月,现在老了去种地哪里吃得消啊!”王俊说道。朋友跟他诉苦,上辈子造的什么孽,这辈子去国外种地啊!他安慰他们不要慌,好歹北京还有几套房,就当吃亏买教训啊!
“产权都是别人的,他的投资也带不走。想想我们这些流转土地搞种植,劳心费力的。到收获的时节,还要防着别人来偷。公司亏钱的时候没人同情,你是市场经济,自负盈亏。有收益了,谁都想来分一点胜利果实,企业就是冤大头!”
“话也不能怎么说!我们企业到当地来是改变农村,振兴农村!企业理应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我们找到了发展方向了,可以把土地返租有能力的人承包!你看我们在白云村的食用菌基地做的还是很成功啊!每年还把扶贫工作深入到贵州,西川那边了。我们每年带动的农户致富的不下千户,这是多大的功劳啊!他们不用抛家弃子去外省打工了啊!种植经济作物来钱快,西南山区发展特色种养殖还是大有作为!铮华集团资金雄厚,可以撑得起。”王俊对农业项目信心满满的,他是带着使命来木垭村的。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