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 大姐(1/2)
邹若力忙拿起电话。
来电显示“何大姐”……
从第一代老革命开始,为了表示对女同志的尊敬,大家一般都称之为“大姐”。
譬如“邓大姐”、“张大姐”、“康大姐”……
以前何佳还年轻,政治上的人和她交往也不多,大量的都是演艺圈子里的人,那时候知晓实情的人,一般都习惯称呼她“主任夫人”。
邹若力老跟着彭懿,随时都有和何佳打交道的机会,也不能天天在彭懿面前“夫人”来“夫人”去,这在党内影响不好,所以一直称何佳为“何姐”。
等彭懿成为文化产业部部长之后,何佳的年纪也起来了,四十多岁,称“何大姐”,大家都觉得顺口,越发喊的就多了。
这年头,能被叫“大姐”的,比起当初的老一辈,已经是少之又少。
还姓何的,更只有何佳一个。
所以一说“何大姐”,京城政治圈子里都知道是谁。
演艺圈里,现在就喊“何老师”。
何佳现在听这个称呼就觉得比较顺耳了。
一是年纪到了,被人这么喊,何佳也觉得自己大概应该能承受得住了。
二是不管喜不喜欢,被“何老师长”“何老师短”的喊了这么多年,听久了好像也就习惯了。
但不管是被人称为“何大姐”,还是被叫做“何老师”,何佳都秉承着谦逊自制的原则,温柔和煦。
渐渐的,何佳自己没发现,但实打实地,现在也有了当初她十分羡慕的老一辈常委夫人的神韵了。
为人处事越来越松弛,知礼温煦,而又宽严有度。
华夏向来被称为礼仪之邦。
但何谓礼?
何谓仪?
礼贤下士?待人以和?
从核心实质来说,礼是阶级的产物,当大家都在原始社会通过打猎采摘刨食时,礼这个东西是不需要也不必要存在的。
只有当社会发展到一定层次,有了阶层的划分,出现了奴隶和奴隶主阶层、士大夫和地主阶层之后,礼才有了成长的土壤。
同样的阶层之间,礼仪是为了让大家在争执中有一个缓冲,免得为了利益之争弄得面红耳赤,怒目相向。
毕竟都在一个圈子里混,低头不见抬头见,太过于撕破脸不好!
当然,这也促发了更多的阴谋诡计……明的不能来那就来暗的呗~~
这或许是一直推崇礼仪的孔老夫子也没有意识到的吧。
只有在不同的阶层之间,礼才有了更加明确的实质体现。
周公吐哺谓之礼,表现的是统治阶级对天下士子的渴望和收拢的热忱。
不耻下问谓之礼,表现的是士大夫阶级对平民阶层的礼遇。
当你站在一个极高的位置的时候,你大可以显示出宽容、大度、温和、有礼的好品德,因为没有任何人能将你打倒!
当“农夫”不是“农夫”,而是“强梁”的时候,再怎么救蛇,也演绎不出农夫与蛇的故事。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