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俘虏的早茶(2/2)
“那个,我们南边,都是碾细了再用沸水点开。”杨末坐起来找自己的袍,一边用手比划。
“大人稍等,小的这就来。”那个孩子听见两人说话,转头看杨末找不到自己的袍子,将草扇子丢开,撑起身到帐边一个木头架子上将叠好的袄拿过来,又伺候着杨末穿上。
“大人”这个称呼,在宋人中是一般是称自己的父亲,而且口语中也少用。杨末在北境呆了半年,平时也经常在关口跟辽人客商打交道,倒是习惯了这个称呼。辽人的地位卑下者,一般会这样称呼贵人,大概是从原来的铁族语言中直译而来。加入守夜人之后,大多数事情都是自己动手,却不象在汴梁家里,有婢子仆从帮忙。如今有这辽人小子伺候,感觉倒是挺好。
“你叫什么名字?”杨末昨夜回到毡庐中时,又饿又累,胡乱吃了几口东西躺倒就睡,还没顾得上跟这小孩子聊过天。
“小的名唤莫肯,大人。”小孩子一边帮杨末系着腰上的板带,一边答道。
“莫肯?”杨末觉得这名字真怪,“不原意?”
“哈哈!”普三儿被杨末逗笑了,道:“莫肯,是国语野兔子的意思。”
普三儿所说的国语,就是辽人原本的语言。立国不久,辽人中一位大学者,以这种语言还创造了一种文字,称为“国文”。崔白从刘胜云身上缴获的那两枚印玺,就是汉字与“国文”两种文字镌刻。到如今,辽人中的大部分,平时已经不再说“国语”,甚至于平时的公私文书,也从来不用“国文”。只有特别重要与正式的文书中,还会出现“国文”,而且往往还是跟汉字同用。只是还有一些物品称谓,或者因为习惯,或者因为汉语中没有直接的对照物,仍然使用“国语”。大概这个“莫肯”,就是前一种情况。
等杨末穿戴整齐,莫肯搬来一张矮脚木案子,放到了火塘旁边地上铺着的毡子上。又从贴着帐壁放的一个低柜中,取出一个颜色艳丽的毛布包袱。先打开包袱,将正方形的包袱皮展开,铺在案上,里面是个白色的干净布包,再打开,裹着直径两尺的一张大烤饼。
莫肯手脚麻利地忙前忙后,不一会儿,铺着包袱皮儿作餐巾的矮案上就摆好了两只银碗,两副刀叉,还有两个大银盘。一个装着切成小块的烤饼,一个盛着撕开的肉干。请杨末和普三儿都在案前的毡子上坐了,莫肯又揭开火上的铁铫子盖子,往里面洒了一撮青盐,才将铫子提过来,把两个银碗倒满。
一夜没喝过水,杨末还真是口渴,着急就要端起热茶,却被普三儿一按手臂,“急啥。”
就见莫肯又拎过一只单耳无盖带流的银壶,在茶碗上一倾,白色的注入深黑的茶汤,将整碗茶汤都变成了浅褐色。一股特别的香气顺着热汽腾起,立即勾得杨末的肚子“咕咕”叫起来。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