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对宋小九的访谈(2/2)
王楷又指指桌上的草稿纸,“这个运算的方法……”
“晚上有时间我教你,很简单,有空的都叫上,这个运算方法很有用。”
崔白选择汴梁城的水产市场进行详尽的研究,并不仅仅是因缘际会,恰好遇到了掌控着青龙社的玥儿。而是这个市场,覆盖了整个汴梁居民的日常消费,从业人员又如此众多,几乎渗透进了社会中下层的方方面面。
通过对水产市场的研究,崔白能够基本搞清楚这个天下最繁华经济体的总体运行状况,从而为观察整个社会提供一个切面。同时,崔白也有个想法,设计一种经济与社会治理的新型组织结构,如果条件允许,就以此市场与从业者做为试点,看看能够种植出什么东西来。
而这个过程,从初肇之时就让王楷“旁听”,也有崔白的考虑。王楷作为崔白与守夜人最高机关的联系纽带,这样的策划是瞒不过他的。与其让他猜疑,不如大大方方地将一切都展示在他面前。如果上头有朝一日觉得崔白如此行事不妥,丢开手就好了,不至于闹得不可收拾。
何况崔白还想看看,以王楷为首的自己这些手下,在接受了一些新的思想与方法论之后,能够对这个时空产生什么样的推动,或者,扰动?
访谈进行得很顺利,到了此时,宋小九对崔白的感觉,已经从最初感激与一些畏惧,转变为尊敬,甚至还有一些亲近。崔白对青龙社帮众们工作与生活的关注,以及不时在言谈中展露出来对于细节的了解,让宋小九有种奇特的体验。他不知道,有些自己难以用语言表述的关节,当他作出了模糊而零碎的描述后,崔白为何总能以最简明扼要的方式,做出最准确的结论。
一直到快吃午饭,宋小九都不觉得累,甚至于平常一些没当做正事儿的细务,都被从记忆深处挖掘出来,崔白的石墨在纸面上“刷刷刷”地跳跃,简单要跟不上他的讲述。
直到门被“笃笃笃”地叩响,新宋门外又有消息传来。
陈北原吃过早饭就回了脚店客房,暂时没有露面,也没有退房离开的迹象。
而牛家脚店的赶驼人,却有了动静。与陈北原接过头的那个汉子,带了一个同伴,骑着两匹劣马,进了内城。崔虎带去的增援正好派上用场,第五司三处一组的四个人,分成两组进行跟踪,一路跟到了外城新宋门以北、新曹门以南的一片街坊。
东北城沿西金水河两岸的南北斜街一带最是繁华,但背街一大片街坊就要冷清得多,多是货行与小脚店,间杂着密密麻麻的低矮民居,形成无数纵横相通的小巷。两个赶驼人一进入这片街巷,就多次采取反跟踪措施,好在缀在后面的也是守夜人中少有的好手,而且有四人之多,终于交替跟到了一处深藏在民居中的大宅。
守夜人搞清楚了这所宅子的主人之后,就谨慎地在外面监视,并立即传信回留园。
宅子的主人,是御史台中一位大人,这是他藏娇的一处外宅。
御史台长官为御史中丞,下属三院——台院、殿院、察院。台院长官侍御史,又为御史中丞之副贰,官阶虽不高,职位却至为紧要。承担着纠弹百官、入閤承诏、受制出使、分判台事之责,又轮直朝堂,与给事中、中书舍人共同受理讼辞。遇到重大案件,则与刑部、大理寺共同会审。
侍御史王渐王大人,春秋正盛,正是当今官家最为倚仗的朝官中坚。
崔白想起那晚在西府地下室与童指挥使喝酒时,他讲的那些高官佚闻,其中就有这位王大人,据说只好在平民百姓出没的小甜水巷妓馆游冶。没想到未能免俗,也置了一处外宅。
与王楷交换了一下意见,既然督主在宣布成立“摆渡人”特组时专门强调过,“所有涉事之人,给你临机处置之权”,那么当然不能查到烫手的人物就直接丢开。可能涉及到守夜人高层的猜测,崔白一直都是绕着走,只要不撞到自己脸上,都当作不存在。但御史台么,呵呵,他管不到守夜人这里来。就算是一直不时隐讳地提醒崔白要慎重的王楷,也冷笑一声道:“道貌岸然的狗,还是一样要吃屎。”
崔白向前方传令“保持监视”之后,又写了个简单的材料,让崔元送去隔壁报备,就招呼大家吃午饭。该做的事儿都做了,静观事态发展就好。
下午又是陪好古兄逛汴京城的时候,雷打不动。还不知道他又闹出啥妖蛾子来呢。
自从在东大路上与好古兄相逢,崔白就没过过一天混吃等死装咸鱼的日子。仿佛汴梁城就是一潭暖暖阳光下如镜的春水,最多有几片柳絮偶尔飘落,而好古兄一到,就带来一阵清风,吹拂起一圈圈涟漪。只是不知道水下的大鱼,什么时候会排开水面,露出头来。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