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小说中的人物类型(1/2)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或是学生,或是老师,或是打工族,或是公务员。
而在小说中,我们笔下每一个人物也承担着不同的剧情角色。或是惩恶扬善的英雄,或是充满智慧的导师,或许是一同冒险的伙伴。
现实生活中的社会角色种类成千上万,但小说中常见的剧情角色类型却并不是很多。我们将这些剧情角色的类型,称之为“角色原型”。
无论是网络小说,还是实体小说,亦或漫画脚本,影视编剧,都无法脱离角色原型的作用。
常见的角色原型
对于作者而言,某些角色原型是不可或缺的,一旦少了它,你的故事就没法讲了。而某些角色原型,虽然并非必不可少,但了它却可以使你的故事更为曲折,情节更加丰富。
小说中最常用的原型有:
英雄,导师,化形,阴影,门将,伙伴,对手,信使,愚的人
当然,还有其他更多种类的角色原型,但它们大多是从这九种原型之中衍生出来的,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一,英雄
作为小说的核心人物,主角们纷纷以各种类型的英雄形象登场。
英雄来源
小说中的英雄原型来自心理学中所讲的“自”我,独立于群体之外的个体人格。自我作为对自身与外界认知的起点,使人们认识自己,学会生存之道,构建与外界的联系,正符合英雄原型建立读者代入感的作用。
原型作用
英雄原型的首要作用便是作为连接读者与作品的桥梁,引领着读者对主角产生认同感我。们需要赋予英雄一些独特的品质,让每个读者都能从自己身上找到与英雄的相似之处,以及一些人类所共有的心理特征。
它们可以是:获得成功,被人理解,求取生存,得到自由,被人爱慕,展现自我,报仇雪恨等等。当英雄获得了读者的认同,读者便会将自己代入到英雄身上,透过英雄的双眼来看故事中的世界。
英雄原型的另一个作用就是成长,一般来说,小说中的主角都是成长最多的那个角色。英雄为了成长,需要通过学习来获取知识,智慧,能力,技巧,有些小说更是直接以主角的学习,成长为核心展开,这在近些年网络小说中盛行的升级流小说里十分常见。
另外,英雄通常都会起到解决事件的作用。一个平时很活跃,关键时刻却无所作为的主角是相当失败的。一般来说,至关重要的决策,战胜反派头目等工作都是属于英雄的,不要让他失业了。
牺牲精神是潜藏在人们内心深处最为崇高的品质。古代人用牺牲品沟通神的灵,牺牲一词亦是神性化的象征。肯为了目标,理想,亦或集体利益做出牺牲,甚至是牺牲生命的人,便称得上英雄。
当然,有些作者塑造的本身就是一个自我中心的“反英雄”,让他为集体利益牺牲是不可能的。实际上,这种情况下主角的牺牲行为同样富有戏剧性。无论他是出于什么目的,只让剧情中的其他人物认为主角做出了自我牺牲,甚至对其予以称颂赞扬,便能达到良好的戏剧效果。
英雄种类
英雄原型的种类很多,和其他原型相组合的话,则会出现更多种不同的类型变化。从克里斯托弗的理论来看,英雄本身的类型大致有主动英雄,被动英雄,独行侠式英雄,集体中的英雄,反英雄,催化剂英雄等。
主动英雄与被动英雄的主要区别就在于,他们是自愿加入的冒险旅程,还是受外部因素影响而被迫加入的。通常前者会出现在主角推动剧情进展的小说中,后者则出现在剧情带动主角行动的小说中。
独行侠式的英雄在玄幻小说中十分常见,他们通常孑然一身,独自面对冒险的旅途。而集体式英雄则常常“拖家带口”,亦或有着团队伙伴。戏剧化的写法是,前一类型的主角往往会被迫进入集体环境中,而后者则通常被迫与其所在的集体分离。
反英雄是指被我们现实中的社会价值所排斥的人物类型。他们或许会如同《第一滴血》中的兰博般,是个身上的铠甲锈迹斑驳的英勇骑士,却拒绝融入新的社会、或被社会所拒绝。又或许会如同《死亡笔记》中的夜神月一般,是个被心中的阴影偏执所掌控,最终堕落,毁灭的古典式悲剧英雄。
催化剂英雄就如同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一般,周围的角色因他而成长,发生变化,但他自身却基本没什么改变。侦探小说的主角大都是此种类型,《超人》之类的超级英雄也属此类。想尝试无敌型主角,催化剂式英雄是最好的出路。
英雄面具
英雄原型并不全是出现在主角身上,任何一个角色戴上了英雄的面具,都会临时担任起英雄原型的作。
比如小说《盘龙》中,前期作为导师原型出现的德林柯沃特,为了让林雷逃出强敌的围攻而牺牲了自己,这时的他就变成了英雄。此类剧情在影视作品中也常有出现,经典电影《星球大战》(第一部)中,前期作为导师原型出现的欧比旺·克诺比,为了让卢克逃出死星而牺牲于达斯·维德的光剑之下,便是同一用法。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带上英雄面具的是个负面的反派角色,这不但可以使该角色令人印象深刻,还会使你的小说显得更加真实合理,内涵丰富。
二,导师
约瑟夫·坎贝尔的《千面英雄》中,将训练英雄的角色称之为“智慧的长者”,这也致使导师原型们常常以老年人的形象出现。就像《哈利波特》中的邓布利多,《魔戒》中的甘道夫,乃至网络小说《盘龙》、《斗破苍穹》等作品里出现的戒指中的老爷爷。
导师来源
导师原型来自于“自性”,即我们体内与所有事物相连的那部分人格克。里斯托弗认为,导师原型代表了原型父母,就像亚瑟王的故事中,梅林代替了亚瑟王去世的父亲,成为了他的代理监护人。很多英雄之所以需要寻找导师,也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无法作为楷模。
原型作用
英雄的主要任务之一便是成长,学习,而导师的关键性作用则是传授与训练。任何能使主角学到能力,知识,技巧的人,事,物,都属于这一原型。
导师的另一个重要作用便是馈赠通。过了导师考验的英雄通常能够从导师处获得礼物的馈赠,这些礼物包括了法宝,道具,重要的线索,珍贵的药品,不传的秘术等。当然,有些时候会出现先得到馈赠后出现导师的情况,比如,导师就呆在作为馈赠品之一的戒指里。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想要从导师处习得技能或者得到馈赠,通常要先通过导师的考验。如果没有考验的情节,作者至少要给出一个合情合理的馈赠缘由。
除此之外,导师还具备打下伏笔,设置悬念,推动剧情进展等多种作用,这便要看作者的运用了。
导师种类
长期导师:长期的导师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反复出现,乃至于自始至终都伴随着主角的成长。如通常无限流小说中的“主”神,影片《007年》中的间谍领袖m等都属此类。这类导师一般都要同时具有推动剧情进展的作用,否则难保不会变成一个不停出现给主角升级的外挂式角色。
阶段性导师:随着主角不断变得更加强大,过去的导师如果没有一同变化,恐怕就难以继续胜任了。这时便是前一个阶段性导师退场,新的导师上台的时候。这种类型的导师常见于升级流小说中,比如我吃西红柿的《吞噬星空》,几乎主角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或几个不同的导师存在。
临时性导师:英雄随时都能够从其他角色身上学习到知识,如战斗中的主角从敌人身上学到了新的技能,那么这时的敌人就戴上了导师的面具,成了临时的导师。
多人导师:有时主角会在同一阶段接受多位导师的教导。这些不同的导师,会传授给主角不同的能力,或同一能力的不同部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他们的作用相重复。
成长的导师:导师通常也是曾经的英雄,他们会把自己走完英雄旅程的经验教授给年轻的主角。不过有的导师自己还在英雄的旅程上,并没有走到终点。他们除了有教导主角的任务外,还需要解决自身的问题,同英雄一并成长。
负面的导师:有些负面角色会带上导师的面具,前来引诱英雄落入陷阱之中,或者走上歧途。如果主角最终能够识破诱骗,这本身也是一种知识和经验的增长。
内心的导师:有些主角似乎不需要导师的引导就能自行成长。仔细看看或许会发现,其实他已经将导师原型内化,给自己戴上了导师的面具。例如一些老桥段里,面对艰难险阻的主角,正在犹豫不决甚至准备放弃之时,不禁回忆起过往的种种,结果又给自己带来了前进的力量,这是便是内心导师的作用了。
三,门将
冒险的旅途中,通向新世界的大门前往往都被强大的门将所看守着,他们会把没有资格通过的人拦在门外。
门将来源
现实中,当从事新的工作,作出新的决定,融入新的环境等各种人生中的重大改变摆在我们面前时,往往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阻碍。糟糕的天气,怀有敌意的同事,感情的伤痕与依赖心理,甚至是无故的慵懒,这些被我们称之为“心魔”的阻碍便,是考验我们是否下定决心迎接改变的边界守门将。
原型作用
门将的首要作用便是考验英雄的能力对。于尚未足够强大就急匆匆踏上冒险旅程的新人而言,相比直接被老板秒杀掉,还是被门将拦住不得不打道回府来的更好些。
有时候门将并不算是敌对的一方,比如阻拦主角与恋人相会的父母,禁止主角参加比赛的老师等,这时他们所考验的或许并不是英雄的能力,而是踏上艰险旅途的决心。
门将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引发冲突。除了门将本身和主角之间的冲突外,也可以引发门将背后的人物,势力与主角之间的冲突。
当然,一个强而有力的门将,也有给予怀着美好憧憬的天真英雄以当头棒喝,提醒他前面的旅程充满危险,并非一帆风顺的作用。
门将种类
在某些作品中,边界守门将会毫无变化地直接以“门”将的形象出现,比如漫画《死神漂白剂》中瀞灵廷四扇门的守门将。但更多情况下门将的外表会变得多种多样,如保镖,黑客,接待员,甚至是一样道具,一栋建筑物,一种自然力量。
从身份上看门,将通常是反派头目的手下,如军官,卫兵,小喽啰等。有时门将也会是新世界中的中立人士,他们只负责考验来人的资格。而主角同一方的秘密支持者,有时也会带上门将的面具,负责考核英雄的技能。
从阻碍方式来看门,将们除了使用武力阻碍着主角,还有可能通过感情、法律,阴谋等方法进行阻拦,甚至是像狮身人面兽斯芬克斯一般提出谜语,解开才能通过等奇特的方法。
门将或许会是一个角色,也有可能为数众多,比如一支军队等面。对这种人数较多或者过于强大的门,将有时硬碰硬并不一定奏效。通过门将考验的方式除了正面迎击外,还包括计谋,贿赂,伪装成门将中的一员混入敌营等等。
对于英雄而言,能够利用门将的力量就再好不过了。将门将作为自我磨砺的对象,学习技能的导师,甚至是把门将化解为伙伴,收为手下等都比直接消灭掉更加有效。
剧情角色在故事情节中起到的作用模式,叙述学中称之为“叙述功能”。
对叙述功能的研究一般认为起源于俄国艺术理论家普洛普,他列举出七大类三十一种叙述功能。这七类分别是:一、反面角色,二,捐献者,三,助手,四,公主和她的父亲,五,送信人,六,英雄,七,假英雄。
普洛普的理论对叙述结构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由于诸多限制,他所提出的叙述功能在今天看来并不完全适用。
回到上一章提到的角色原型。我们在这无数种叙述功能分类中选取出比较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的理论作为基础,结合今天的文艺影视作品,重新进行九种角色原型的分类。
四,愚人
愚人原型在某些方面与塔罗牌大阿卡纳中的愚者牌面十分相似,完美的契合了心里原型中的“愚”者原型。它拥有狡诈,滑稽,慵懒,贪婪,机敏等诸多特点,常常为故事带来喜剧性调剂。
原型作用
愚人拥有许多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打破过度膨胀的自我,将自以为是的英雄拉回现实。他们通过恶作剧或口误来揪出愚蠢与虚伪,警示墨守成规的人改变的必要性。
紧张,冲突与悬念让人觉得精疲力竭时,愚人的出现能够瞬间释放欢笑元素,令读者再生兴趣,也因此令人印象深刻。
小说《遮天》段中的“德”就是这样一个典型范例,他贪婪而又狡诈,却总是能够引人发笑,为紧张的剧情带来缓冲。
北欧神话中的恶作剧之神洛基也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愚人。他聪明灵活,为诸神提供建议,咨询,同时也密谋着将他们毁灭,促使他们行动,改变,为阴暗风格的北欧神话提供了难得的喜剧调剂。
愚人种类
在神话故事中,愚人角色洛基有时会作为奥丁或雷神的搞笑伙伴出场。而在最后一战的故事里,他却成为了致命的阴影,对手,指挥着死灵的力量对抗诸神。
除了伙伴,对手,阴影之外,愚人也经常会以英雄的身份登场。
在某些故事中,洛基作为愚人英雄,凭借智慧从巨人处生还。而在民间童话,传说里,愚人英雄则常以兔子之类的小动物形象出现,他们没有抵抗能力却充满智慧,总能让捕食的对手吃的亏。
华纳兄弟公司根据美国南部民间传说中的br“呃兔子改编而成的动画“兔八哥”,就是一个经典的愚人英雄。他灵活机敏,与对手斗智斗勇,百战百胜。
有时候逆转下局势,让愚人被别人智取,也是件相当有趣的事,小的说《遮天》的读者们就相当乐于看到愚人段德在主角英雄面前吃亏的场景。
实际上这便是来源于民间故事中的“龟兔赛跑”原理,愚弄弱者的愚人被自己的小聪明愚弄到,既达到了戏剧效果,又满足了寓言价值。
五,化形
英雄有时会遇上这么些人,他们似敌似友,让人捉摸不定。或许口蜜腹剑,笑里藏刀,或许模棱两可,暧昧不清。就好似妖媚精变,化成人形,难辨真身
化形来源
化形原型的初期似乎总是和两性关系的构建有关,它来源于两个心理学概念,阿尼玛和阿尼姆斯。
根据荣格心理学理论,任何人都有着完整的男女心理特质。隐藏在男性无意识中的女性特质,被称之为阿尼玛,女性的男性特质则称之为阿尼姆斯。
在现实社会中,尤其是古代社会,阿尼玛和阿尼姆斯是被压抑的对象。男性从小就被教导只展现自己”男子汉气概”的一面,而女性则要学会压抑自己的阳刚气质。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