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5章 战争损耗(1/2)
按照刘正的估计,赵家每年新增的核心成员大致在一百五十人左右。剔除赵家新老更替的人员名单之后,仍然需要一百二十个公职岗位。
赵家要扩张,就只能从别的世家嘴里抢食。那些争不过赵家的世家,不得不从更弱的对手碗里抢资源。
这样不断的弱肉强食,到最后倒霉的就只能是寒门子弟了。一将功成万骨枯,刘正为了平衡世家与寒门之间的关系,就只能通过战争损耗来抑制世家的发展速度了。
和平年代的世家,需要梅园提供大量的公职岗位安排核心子弟。传统的世家站队,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部分多余的人才。战争和刑杀都可以瞬间消耗大量的有志青年,大浪淘沙留下的精英,才是时代需要的人才。
世家要发展,寒门也要顶着历史潮流崛起。这就需要梅园掌握平衡各方利益的手段。战乱可以催生寒门,只是规模有限。一旦到了和平年代,世家的底蕴才是长盛不衰的本钱。
当年追随刘正创业的那些寒门子弟,几乎都倒在了和平年代的金钱上。寒门没有底蕴,却要求世家那样的待遇和地位。万般无奈之际就只能以权谋私了。
世家子弟担任官职之后,通常都是拿资源换取政绩:寒门子弟担任官职之后,还得依靠朝廷的俸禄养家糊口。为了维持官府的面子,寒门子弟就得倚仗权势开辟财路。
治理地方需要金,赈济灾民需要钱,养家糊口更需要钱。没有底蕴的寒门,仅靠微薄的俸禄根本就无法支撑。
乱世可以巧取豪夺,太平盛世就得靠底蕴长期规划了。世家子弟受家学熏陶,又没有养家糊口的负担拖累,只需要专心做好份内之事就可以了。寒门子弟要做出一番成绩,需要在执行计划之前找到赞助商拿到资金。
世家有资源,寒门子弟想要做事就得向世家靠拢,最后成为世家手中的提线木偶。乱世崛起的新兴世家根基不牢,很快就会在和平年代的世家冲击之中坐吃山空。
晋国的三十六大武将世家和七十二大文官世家,基本上占据了九成以上的军政资源。剩下的一城由寒门和普通百姓共享。
刘正也想维持这样的平衡,给晋国保留一个引入活水的渠道。可是寒门养家糊口的负担,使得寒门子弟在面对金钱的时候,没有任何的抵抗力。特别是在面临天灾的关键时期,世家可以大张旗鼓的赈济灾民刷声望。寒门子弟要么以权谋私,要么坐视家人饿死。
自古忠孝难两全,生死抉择会在绝境压迫寒门子弟。单打独斗的寒门子弟想要生存,就得找准机会抱大腿。
赵家作为武将世家,也是很多立志开疆拓土的青年才俊,趋之若鹜的一条粗大腿。
武将世家的传承理念,决定了赵家无法拒绝人才的投效。引进了新的人才,就得提供相应级别的工作岗位。
赵家无法证明人才的价值,就只能把难题交给梅园。这就是世家和梅园的矛盾焦点。
也有部分青年才俊会选择直接报效梅园,下场都会比较凄惨。毕竟要从世家的指缝间抢资源,梅园却只能充当裁判的角色。
赵家替新收录的人才要位置,要资源。梅园就得提供相应的岗位和考核制度。位置总是不够用的,就得通过一定的手段涮掉一些人。
梅园无法向那些被涮掉的人提供岗位,也无法容忍那些怀才不遇的青年才俊成为世家的私人。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战争进行生死淘汰。
根据晋军总参谋部推衍:灭蜀之战结束之后,益州的官府体系将被彻底的摧毁。然而益州原有的官员却有七成会被原职留用。另有两成的官员也要同晋国其他州郡进行对调。彻底被罢官免职的对象,只有一成。
这就意味着晋军入蜀之后,只会获得十万蜀官之中的一万个岗位安排有功之人。
平定益州之后,治理才是第一位,一万个新生岗位,还得把八千交给梅园政事堂安排内政人才。这一连串的分配之后,军功岗位就只剩下两千了。
在这两千个军功岗位之中,入蜀的晋军得占一半。剩下的一千个岗位,蜀军降将又要拿走八成。
最后,晋国留给益州寒门的位置仅有两百。
“文和,你觉得两百个寒门子弟代表的益州新兴势力,真的有能力与老牌世家对抗吗?”刘正问道。
“庄主,若是益州寒门没有生存压力,晋军就不会有存在感了。”贾诩答道:“世家拥有传承和骄傲,注定不会与晋国同心同德。两百寒门子弟,其实是晋国改造益州世家的种子。”
晋军进入成都,益州世家主流蛰伏。刘正也没有理由继续打击益州的传统势力。作为入主益州的新势力,师出有名很重要。
晋国想要对益州传统势力进行重新洗牌,必须要准备一张牌桌和几名牌友。
茂县就是刘正替益州牌局选定的牌桌。
以杨莲为首的益州寒门,就是牌桌之上的第一位牌友。
以甘卓为首的晋军新生代,就是牌桌上面的首席庄家。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