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 唤醒百姓(1/2)
仙峰征兵经历,让刘正看到了晋国最为致命的危机。为此,他决定唤醒晋国普通百姓。
世家的力量每时每刻都在快速增长,普通百姓资源不足,见识不足,能力不足。若是再不奋起直追的话,将永远丧失公平竞争的权利与机会。
“庄主,这是今年的裁军计划,你看一下!”贾诩拿出一份计划书对刘正说。
刘正快速的看完之后,忍不住的问道:“文和,为什么要把那些文化水平低的士兵裁掉?”
“庄主,从战争角度来看,那些为了生存而拼命的士兵,才是咱们的中坚力量!”贾诩说道:“可是随着战争越来越少,咱们无法向普通士兵提供足够多的立功机会。三百万晋军,拥有立功机会的不足二十万人。”
刘正知道贾诩的担忧。晋军正规化进程已经接近尾声。各部的防区和驻地都进入了相对稳定阶段。随着战争的不断远离,普通百姓对战争伤害的认知也会越来越模糊。
和平年代,部队驻地的军民关系将会十分微妙。亲密接触与交流将会越来越少,并肩作战更是可遇而不可求。
在这样的环境里,想要让百姓拥护晋军,士兵的素质就代表着军队的形象。进入稳定期的军队,军功赏赐就会越来越少。甚至有的人一辈子都无法获得军功赏赐。
基层士兵想要通过当兵养活自己没有问题。问题是如何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
从个人需求方面来说,世家子弟投笔从戎,纯粹是为了实现人生的理想。然而普通百姓出身的士兵却不一样,他们当兵就是为了养活自己和家人。
如今微薄的军饷收入,根本就无法满足家族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没有军功赏赐,普通百姓的军旅生涯就失去了源动力。
这个时候,士兵的素质就显得至关重要了。皇帝不差饿兵,意味着普通百姓从军,可以迅速的解决温饱问题。
然而军队正规化之后,养兵成本会越来越高。梅园总参谋部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从零开始对普通士兵进行培训。再加上晋国的人口总量已经突破二亿,充足的兵源让军方有了更多的选择。
晋军已经从当初的求人参军,发展到今天的择优录取,优中选优的选拔制度。势必要求军队把部分士兵的基础教育转移到地方。
由地方官府执行基层士兵的启蒙教育,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断绝了普通百姓的从军之路。
贾诩提供的裁军计划,也在一步一步的压缩寒门士兵的军中生存空间。
世家子弟,无论是知识水平,还是思想觉悟,都比寒门子弟胜出一筹。至少世家子弟在光宗耀祖的意愿方面,需要超越的对象比寒门子弟要高得多。
刘正想着,同样是做生意,糜照的儿子想要实现的奋斗目标,肯定比严柳的儿子所坚持的目标要大得多。
同样是从军,甘卓当兵的理由是光宗耀祖,杨水只是为了养家糊口而已。
这倒不是刘正对杨水当兵的源动力有什么看法,他只不过是在思考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晋军普通士兵的收入,可以在和平年代满足普通百姓之家对生活的期望吗?
倘若基层士兵的收入无法解决家人的温饱问题,他们对晋国的忠诚度又能达到几分呢?
刘正也不知道该如何平衡这对矛盾。现如今的养兵成本,势必会导致普通士兵的军饷,无法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增加。普通百姓出身的青年,想要通过从军养家糊口的愿望,也不可能实现。
晋军启蒙教育地方化,虽然说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基层士兵的忠诚度,但是却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养兵成本。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划算。
两权相害取其轻!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