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3)(1/2)
天又放明。
晨风里,游动警戒的方旭察看着山峁上、沟洼底的动静。远远地,他看见一个早起老大爷急匆匆赶来,待到了跟前,老汉火急火燎地报告说:“方县长,在西边的山梁上有几个可疑的人,举着个望远镜四下照,一满出现了,一满又不见了,鬼的很……”
“肯定是敌人,摸首长们的行踪来了。”方旭连头发梢都紧张了起来:“快,一排跟我去梁上,二排从沟里包抄,三排隐蔽,做好战斗准备。快!”
老汉的情报是及时的,那几个形迹可疑的人的确是国民党的便衣侦察兵,前来捕捉昆仑纵队的行踪。当方旭率游击队追击过去后,狡猾的敌人已经逃遁了。站在山梁上,除了风,四下里连个小动物都不曾看见流窜。但刘戡用美国进口的大功率电台测向仪已经测出了很短暂划过的电波,敌兵从秀水城出动直扑过来。
中央昆仑纵队被迫再次转移。
天刮着凉凉的风,在村外的山道上,当追击敌人侦察兵返回时,游击队和昆仑纵队的首长们不期相遇。
一位身材高大的首长走在前面,身后是另外几个首长和荷枪实弹的警卫战士。
有人忽然疑惑起来:“这首长咋像画上的***?”
方旭也睁圆了眼睛,还真是,莫非我们这两日保卫的就是***?他简直难以相信。
“辛苦你们了!”毛泽东那双指点江山的巨手伸了过来,一脸和蔼。
面对运筹帷幄于千里的领袖,方旭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多少年后,每每想起,方旭就懊悔没有和***说几句话。
昆仑纵队向北往枣林沟方向而去。
目送远去的***,站在山梁上的队员们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下了山梁,撤退中的游击队经过半日的行军,在黄土坪上的一个村庄落下了脚步。
乡亲们热情地欢迎他们到来,烧水、做饭、拉话。在一家院子里,白玲往厨房抱柴火,房东老大娘笑眯眯地看着她说:“这女子真俊,水灵灵的,腿脚勤快利落,不知哪个后生将来有福分。”
“大娘,看你。”白玲被说羞了,脸颊绯红。
山峁上,岗哨游动,方旭带领通讯员眺望山下,除了下地干活的庄户人,只有一个拾粪的老汉斜挎着背篓漫不经心地顺川道走去。就是这个拾粪的人,半道上和大批的载重的骡马队相遇,从那些戴眼镜、白面书生的模样上,他断定这一定是共产党的首脑机关,如果把这消息报告给国军,自己可就立大功了。此人地主出身,对共产党分了他祖上传下来的的田地心怀不满,连做梦都渴望变天。受了多年的气,而今撑腰的人要来了,他开始蠢蠢欲动。待队伍走过,拾粪的老汉拐进一道岔路,急匆匆往被国军占领的县城而去。
转移过来的这队人马就是中央的一些机关、报社、电台还有地委领导,在游击队的接应下,他们在这里安顿下来做短暂的休整。
夜正酣,四周无声无息。凌晨三、四点钟的时候,敌情出现了。派出去的警戒人员气喘吁吁跑来报告说,敌人从县城方向压来,因天黑具体有多少人看不清。
“马上转移。”
一切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担任阻击的小股部队在村外与敌人接上了火,枪声霎时如豆。短兵相接,节节防御,形势非常严峻。与此同时,方旭带领县游击队利用熟悉的地形迂回包抄,从侧翼向敌人发起了攻击。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满山遍野都是枪声和喊杀声,这让不明底细的敌人唯恐中了共党的圈套,放慢了进攻的速度。抢得先机,刻不容缓,瞬间的喘息给撤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由于敌情发现的早,再加上同志们的顽强阻击,机关得以迅速转移。
撤退中,有人中弹,栽倒了,方旭顾不上看他是哪个,马上让一位队员背起那个负伤的人沿山路下到沟底躲避,那儿有一眼隐秘的山洞。
零星的枪声依旧,失去了目标的敌人胡乱放枪。在配合解放军完成机关转移任务后,游击队迅速隐没在了山林里。
方旭心里牵挂那位伤员,在观察没有敌人追撵过来后,他带领通讯员步出林子,沿崎岖的羊肠小道下到沟底,穿行于浓密的灌木丛,走进沟的深处。
这条沟,方旭再熟悉不过了,当年他在战斗中负了伤,是一个叫灵凤的姑娘把他救护下来,藏进这山洞养伤,度过了一段不分昼夜的难熬日子。而今容不得他对过去追忆太多,山洞就在眼前。
那位背伤员过来的游击队员正紧张地在洞口瞭望,见方旭他们走来,他迎了出来。
“伤员咋样?”方旭急切地问道。
“就是腿部负了伤,不能走动。”
“好,你们注意警戒,我进去看看。”方旭嘱咐一声,躬身进入山洞。
伤员半躺在一堆麦草上,看到了方旭,他招了招手。
“你感觉咋样?”方旭蹲下身来询问道。
“还行,血已经止住了。”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