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罢官免职(1/2)
光绪八年八月的一天,慈禧太后在养心殿召集了军机处大臣们议事---自从张佩伦dàn hé李旭、刘世光后,这段时间已经有不少御史上书跟着dàn hé,地方上也有奏折雪片般飞来紫禁城,众口一词dàn hé义勇侯。
京城的报纸也是不断鼓噪,大骂义勇军,口诛笔伐,连十几年前的事情也旧事重提。而江南的四大报也不甘示弱,纷纷发文反击,指责那些御史清流们是保守势力的同盟军,不顾百姓死活和天下大势,罔顾历史发展的潮流逆势而为!一时间南北士林吵成一片,倒也甚是热闹。
但是事情还是要解决啊,朝廷也不能象个缩头乌龟不理不问吧。这几天慈禧也在思考着如何处理义勇侯,她当然不想闹出乱子,可又不想义勇侯会威胁到朝廷的利益。看着报纸上南北嘴仗,她心里冷笑---这帮家伙只会书生意气,有什么用!
望着养心殿内的诸位大臣规规矩矩的垂手而立,慈禧下定决心要在今天做出最后的决定---前天她召见了恭亲王奕?和直隶总督李鸿章,在得到了他们明确的支持后,她已经知道了该怎么办。不过她还是想听听其他重臣的意见,毕竟朝廷大事马虎不得啊!
养心殿内唇枪舌战颇有点huo yào味,满洲亲贵们早就对富裕的江南垂涎欲滴了,只是因为义勇侯象个护犊子的老母鸡一样保护着江南,软硬不吃,使得这些亲贵们干瞪眼却无可奈何!现在有机会把李旭赶走,方便大家吃肉喝汤,无不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把那个讨人嫌的义勇侯赶尽杀绝!于是,这些满官们都是异口同声的主张对义勇侯及其义勇军严惩不贷,以顺“民心”。
相比满洲亲贵们的统一立场,汉官们就明显内部不统一了。除了李旭的政治同盟左宗棠坚决反对处分李旭外,李鸿藻、王文韶、翁同龢等人都是唯唯若若,虽然提出要大局为重但也不是反对处罚义勇侯---这些官场老油条已经很清楚慈禧太后的心思了,眼下的廷议不过是个走过场的形式而已,谁也不会为了一个义勇侯而自毁前程!至于因为处罚李旭而带来的政治后果或者国家可能遭受的损害,这些人是不会太过考虑的---大清国是爱新觉罗家的,慈禧都不在乎我们在乎得了嘛!
面对满殿主张处罚义勇侯的声浪,左宗棠那浓重的湖南音调显得那么的无助和孤单,这个矮胖的老头已经年逾七旬了,他浑身的棱角已经被岁月磨砺得失去锋利。他无奈的放弃了最后的挣扎,只是建议朝廷先处分刘世光,看看江南的反应再做定夺。
慈禧太后坐在帷幔后面,看着小马扎上微微喘息的左宗棠,心想还是左宗棠老成谋国啊!她的眼风扫过身旁的李莲英,只见这个心腹大太监似乎正在发呆,也没在意。此时此刻,她已经下定决心就让刘世光来试探一下义勇侯吧!
八月中旬,朝廷旨意下发到了陕西,将陕西巡抚刘世光罢官免职,另委大员接任。消息传到江宁,义勇侯却出奇地没有任何反应,整个义勇军系统也没有什么过激的言论,似乎都默认了朝廷的决定。满清朝廷在惴惴不安的紧张气氛中大大的松了一口气,慈禧太后心想朝廷毕竟是大清国的中枢嘛,一纸圣意,谁敢不服!
八月底的江宁依旧一派绿意盎然,李旭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小花园里的姹紫嫣红,面无表情。朝廷撤职刘世光其实并没有对义勇军有太大的影响---刘世光不仅是朝廷命官,也是铁血会陕西省部的第一书记。免了他的陕西巡抚一职,他还是铁血会的陕西省领导,照样指挥着全省的义勇军体系正常运转---而陕西省的那些衙门无一例外都被义勇军的厅局控制着。现在凡是义勇军控制的地盘几乎都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一块是朝廷的衙门招牌,另一块就是义勇军的厅局名牌。而朝廷命官不过是个明处的摆设,真正控制地方的是义勇军的核心铁血会以及政务院---铁血会管人,政务院管事。
李旭点上一根雪茄烟,慢慢地吐出一个烟圈。现在他还不想为了刘世光的事情和朝廷叫板,这段时间来自李莲英的情报将慈禧太后的决定和朝廷动向清清楚楚的摆在了李旭的眼前,他知道刘世光被免职只是朝廷的一个小心翼翼的试探。如果他没有什么大的反应,那么接下来朝廷就会发布另一道旨意宣布他的下课!
朝廷将他罢官免职是一个有政治风险的大胆举动,同时也是他需要的一个举动---穿越到晚清这个时代已经三十年了,自己一手缔造的义勇军也有了相当的年头,他需要一个检验这支力量的机会---如果没有他的领导,这支力量会如何存在并显示它的存在呢?这么多年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一套制度能否规范义勇军的正常运作呢?是否能保证它不会脱离自己为之设计的轨道呢?义勇军是否会让自己失望呢?这种种的疑问需要一个机会来验证!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