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节,联军危机(6)(1/2)
马来半岛上的联军虽然分散在数个方向上,但整体兵力上优势依旧明显,中国军队在几个战场上几乎都是处于守势,唯一处于攻势的雪兰莪州西北部战场,主攻的还是马来西亚陆军。
作为中马联军反攻中的一部分,中国军队在怡保地区与联军决战的同时,马来西亚陆军第3步兵师也从雪兰莪河下游发起了全面反攻,配合着怡保方向的战斗。
第3步兵师在新马战争中打得极为顽强,成功拖住了新加坡陆军的进攻步伐,同时消灭了新军大量的有生力量。而第3步兵师的三个步兵旅和师直属炮兵、装甲、工兵部队也是损失惨重,三个步兵旅全部被打残,炮兵旅和装甲骑兵团几乎打光了。为了表彰第3步兵师的英勇和贡献,第3步兵师的番号中加入了“近卫”二字,同时该师被称之为“卫国师”。
此次参与反攻作战的第3步兵师自然是新马战争结束后重建的部队,新组建的部队依旧是原来的三个步兵旅,联军在马来半岛登陆后,第3步兵师所属的第4步兵旅被调往了怡保地区,参与了怡保市保卫战。怡保市失守后,第4步兵旅残存的部队退回到了吉兰丹州南部地区休整,此次进攻为了确保兵力,马来西亚国防部从第7步兵师抽调了第23步兵旅加强给了第3步兵师,填补第4步兵旅的空缺。
不仅如此,第4步兵师麾下的第11步兵旅也被临时调派给了第3步兵师,使得第3步兵师麾下的步兵旅达到了四个。此外,第7步兵师的第17装甲骑兵团和第7炮兵旅也调拨给了第3近卫步兵师,使其形成一支兵力、火力强大的重兵集团。
马来陆军的第3近卫步兵师以预备役人员为主,当面的印尼陆军第8步兵师和临近的第4步兵师残部都是预备役人员为主,双方的战斗力可以说是半斤八两,但在重火力上马军却有着绝对优势。
马军不仅火炮数量上占据着优势,坦克装甲车数量上优势更是碾压性的。印尼陆军新组建的步兵师都没有配属装甲部队,条件好一些的师配发了十多辆m113装甲输送车,美国人本来倒是想支援印尼军队一些坦克的,但是印尼陆军缺乏装甲兵,能够驾驭美制坦克的坦克兵更是寥寥无几。
印尼陆军的尴尬在马来陆军中同样存在,面对着中国从国内拉过来的一大票59式和63a式坦克,根本找不到足够的装甲兵来驾驭他们。不过中国军队却很快找到了解决途径,越南境内并不缺乏驾驭这些坦克的装甲兵,有北越政权派出的成建制装甲兵,也有看中丰厚薪酬的雇佣兵,他们的加入让中国供应给马来陆军的两百多辆老式坦克没有成为摆设。
中国援助的240辆坦克被编成了七个营,还在集中训练中的坦克营一下子被抽调了五个,部署到了巴生地区直接编入第3近卫步兵师麾下各旅,使得每个步兵旅都拥有一个装备59式坦克的坦克营。同时第3近卫步兵师所属的第13装甲骑兵团也将装备和乘员暂时借给了第17装甲骑兵团,把壳子给了唯一装备63a水陆坦克的那个坦克大营。
至于为何称之为坦克大营,因为其他59坦克营都是三连制,该营是五连制,足足装备着52辆63a式坦克,而中国送给马来西亚的63a坦克总共才60辆。
将如此多的坦克编入第3近卫步兵师自然是中国军队的提议,连续交手让中国军队清楚印尼军队缺乏反装甲武器,虽然这一情况现在有所改观,但熟练的反装甲作战却不是短时间能够学会的。考虑到马来军队缺乏步坦协同作战的经验,中国军队给第3近卫步兵师配备了大量的军事顾问,关键时刻可以直接指挥部队作战。
在突破雪兰莪河的战斗中,改装了63a式水陆坦克的第13装甲骑兵团一马当先,五十多辆水陆坦克同时强渡,直接撕开了北岸印尼军队的防线,打开了突破口。师主力渡河后,以两个旅齐头并进向北推进,在重炮群和59坦克群的开路下,第3近卫步兵师的进攻几乎是摧枯拉朽,一昼夜连破印尼陆军第8步兵师三道防线。
此前提前隐蔽穿插到雪兰莪州西北部地区的马来陆军第1步兵旅的两个步兵营,在印尼军队后撤的时候突然发难,挡住了印尼第8步兵师残部北撤路线,让印尼第8步兵师陷入了两面夹击之中,全师几乎被全歼,逃出者不足千人。对于抓到的印尼俘虏,马来军队直接用机枪把他们全部扫成了筛子。
彻夜行军的第3近卫步兵师如今已经将战线推进到了雪兰莪州西北部的双溪勿沙地区,逼近了雪兰莪州与霹雳州之间的伯南河。天亮之后,马来陆军以一个旅进攻双溪勿沙镇,一个旅进攻伯南河南岸重镇沙白,其余两个旅和坦克部队从伯南河下游地区强渡,抵达了伯南河北岸,开始向北面的霹雳河挺进。
尽管马来陆军第3近卫步兵师的进展顺利,即将收复雪兰莪州的全部失地,但南洋战区司令部清楚,马来军队只能对付同样以预备役为主的印尼军队,遇上美日韩三国军队中的任何一方,马来军队的攻势马上就能被遏制住,那些老式的59坦克在印尼军队面前能够横冲直闯,到了美日韩军队面前只是一只只活靶子而已。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