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蒙古人的圈套(1/2)
“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渡厄禅师声音越来越大,最后有些声色俱厉的感觉。“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下令修辽,金,宋三史,至正五年(1345年)成书,三本史书将近700万字,只用了两年半时间,总撰官阿鲁图汉字都不认识,其修史的草率性可见一斑”。
官修史书以严谨,真实为己任,为了求证一件史实,往往要耗费数年之功。蒙古人用了两年多时间,就修成了三个朝代的史书,将近700万字,时间上是有些太仓促了。
可婉婷还是喃喃的反驳道:“总撰官不识汉字,他手下的总裁官水平高就可以了”。
渡厄禅师道:“蒙古人靠武力得天下,根本不把读书人放在眼中,元朝立国近百年,只进行了16次科考,还有八次是修成三史后进行的,16次科考一共录取进士1139人,其中蒙古人和色目人占总数的80%还多,而创建了这种世界上最先进选才制度的汉人,百年间中进士的还不到200人,而且汉人既是中了进士,也只能被授予九品小官,根本没有机会进入朝堂,参与式书的编撰工作。况且在修史之前,因丞相伯颜弄权,十多年没有开科取士,那些读书人连参加科举的机会都没有,哪有资格做总裁官参与修史啊”?渡厄禅师痛心疾首道。
整个禅房里鸦雀无声,静得似乎连根绣花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在场的人都惊出一身冷汗。这是蒙古人对汉民族挖的一个陷阱,蒙古人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陷阱对汉民族意味着什么?所有人都苦苦思索,没人能说得清楚。
过了良久,枭凤才开口问道:“老禅师,蒙古人修《宋史》的目的是什么”?
渡厄禅师像是一个被冷落很久的戏子,在舞台上卖力的表演了半天,却发现无人喝彩。禁不住变得有些心灰意冷。枭凤的话等于告诉渡厄禅师,是他的表演太精彩了,大家都沉浸在他的世界里不能自拔。得到鼓励的老禅师向枭凤挑起大拇指道:“你这个问题问的好。有个问题你们注意到没有,崖山海战是1279年,到元顺帝下令编撰《宋史》,已足足过去64年,史书编撰完成后,只过了25年,朱元璋麾下大将,徐达,常遇春就攻破大都(现北京),这也意味的蒙古统治者被逐出中原,但大家想过没有,蒙古人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才想起修史来”?
渡厄禅师环视了一下身边的人,突然指着婉婷道:“小姑娘,刚才你受委屈了,现在你来告诉我,蒙古人为什么会这样做”。
婉婷早就没有了开始时的狂傲,她紧皱眉头,若有所思的道:“元朝吏治腐败,横征暴敛,克俭杂税又如牛毛,全国的税额比南宋时高了20多倍,老百姓民不聊生。古人更是把全国化为四等人,汉人和南人被视为贱民,一个贱民的价值和一头驴子相仿,五户贱民才能合用一把菜刀,所有贱民的女儿出嫁,都要先陪蒙古人睡三天。元朝丞相伯颜更是扬言,要杀光天下姓张、王、刘、李、赵的汉人。官逼民反,1325年,河南赵丑厮、郭菩萨领导农民起义,揭开了元末农民起义的序幕。1337年,广东朱光卿,聂秀卿,带领农民起义。第二年,彭莹玉与周子旺在江西袁洲起义。到1342年,也就是元顺帝下令编撰《宋史》的头一年,农民起义已经遍布全国,仅河北一带就有三百多起……”。
婉婷说到这里,突然停了下来,渡厄禅师有些激动的道:“小姑娘,你有什么发现,快些讲出来”。
婉婷若有所思的道:“所有的农民起义都是汉人发起的,所有起义军领袖都无一例外地声称自己是赵宋王朝的后裔……”。说到这里,婉婷又停了下来,凝思了片刻,又接着道:“我终于明白蒙古人为什么会编撰《宋史》了。蒙古人的目的,就是想告诉全天下的读书人,赵宋王朝有多么不堪,跟着他们造反,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宋史》里的内容,极尽丑化赵宋之能事,大多数内容都是无中生有,基本上没什么史料价值”。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