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2/2)
早朝过后,赵骏不等刘太后传召,主动前去解释。
刘太后早已听到风声,一见赵骏,就发出少见的怒火,指责,谩骂,已到了疯狂地步。
赵骏没有退让,当面陈情推行新政的利弊,还坦言在朝会上已经得到了众多官员的支持和拥护,新政必将全面推行,为国为民的新政绝不会因为个别人的反对而中断甚至流产,而且要在短期内看到成效,并不是一时的突发奇想。
刘太后的态度也很强硬,之前还同意削减赋税、调整兵役等内容,但现在变得十分强悍和霸道,要求赵骏立刻停止推行新政,而且还要消除影响以正视听,不能由着性子乱折腾,更不能把百年基业毁在他手上。
赵骏知道这次不能再退缩,一旦退让妥协,以后凡事都没他的话语权,又会回到之前她垂帘听政的落魄境地,而且现在跟着他的那帮人必将受到排挤和打压,新政得不到推行,还会引起更大的混乱,到那时已不是他们能控制和扭转的局面,态度也很强硬。
他说新政推行势在必行,这将关乎社稷安危国家兴盛,谁也不能阻碍和反对。
刘太后被他当场气晕过去。
赵骏随即让郭子华前来诊治,等刘太后恢复,才气冲冲返回了乾坤宫,不想再听她絮叨和责骂了。
回到乾坤宫,赵骏暗中吩咐凌连雄严密监视各方面动态,重点是涉及推行新政的那些重要官员,而且还要保护他们安全,同时还要关注李光灼的去向和动静,看他和谁串联,在说什么在干什么,这些情况都要详细追查监控。
之后,赵骏马不停蹄去找军机处大臣商议对策,把刘太后的态度说出来,猜测她下一步的反应,针对性作出安排。
刘太后不知她已经被赵骏监控,等缓过劲来,暗中传召多名重量级官员,全是部院长官,而且还密集约谈军机处五名大臣,指令他们全面抵制新政,说出了很多威胁的话语。
赵骏早料到刘太后会这么做,等那边传出消息,就连夜召集军机处大臣商议,最后他们痛下决心,以后宫不得干政为名,作出了力主新政全面推行的决定,不想理睬刘太后的意见。
在次日的朝会上,赵骏下出一道圣旨,重申后宫不得干政,坚决全面推行新政,立即着手,各相关部院长官每日酉时前必须向他汇报进展,如果发现有人敢消极应付坐等观望,一次警告,二次将会被削职流放。
大家看到赵骏的坚决态度,不敢懈怠,散朝后各自回去布置,再不敢坐等观望了。
刘太后见大势已去,悔恨万分,受到打击的她,开始以绝食相要挟,想以此迫使赵骏就范,放弃推行新政的想法,已到了以死相拼的绝境。
新政就像搭弦之箭,到了不得不发的关键时候。
圣旨已下,刘太后突然绝食相逼,现在最难的就是赵骏,其他部院长官也很为难,悄然停下等着看赵骏的最后态度。
赵骏得知这个情况,有所软化,虽没有直言暂停推行新政,但已经默许停下,整日守在刘太后床前,寻找缓和妥协的余地和机会。
新政在刘太后的极力阻止和反对下,暂停实施,这让赵骏很快陷入两难境地,如果强硬推出难保刘太后不会出事,但如果就此放弃以后恐难立足令行禁止。
就在他举棋不定时候,南宫昀主动找上来,深夜和他促膝长谈,说后宫干政历来被人诟病,之前被她垂帘听政实属无奈。当时先皇突然驾崩,太子弱小,刘太后强行上位,许多人敢怒而不敢言,二十多年隐忍不发,大家都憋着一股气,谁也不想再回到之前困顿沉闷的囚笼下。现在好不容易取得阶段性胜利,剥离削弱了很多太后党势力,而且新政已深入人心得到举国上下的支持和拥护,如果不趁此大好机会全面推开,以后再难有这样绝好的时机,甚至有可能会就此中断流产,这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结果,要做就做得坚决彻底,不做就即刻宣布废止,但这样做的影响是皇威不在天威不存,以后再想做什么大的改变必会积重难返,这是标志,也是分割点,越过就能重现皇威,退却就会失掉皇权。
赵骏自然知道轻重厉害,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刘太后正因这场新政风波愤然离世,他会背负不孝无德的骂名,所以不敢表态。
南宫昀又说他已暗通京畿卫队,甚至已和多名王爷、附属国达成一致,安全稳定方面绝没有丝毫问题,只要赵骏一句肯定的话,就能马上将刘太后软禁起来,不会出现内乱和政变的危险。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