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要当盛唐皇帝 > 第082章 不变的是卑微和苦难

第082章 不变的是卑微和苦难(2/2)

目录
好书推荐: 少爷们!请向我开炮 蒋四小姐 神兵圣手 黑萌小妻太嚣张 农家女的绝色小夫君 勾魂儿 重生之金牌经纪人 斗战圣传 秀色田园之贵女当嫁 邪魔修仙

这不是故意在给渤海国以应战的准备吗?

契丹人和奚人似乎在搞什么鬼。

不是李琅多疑,这事确实有点不太对劲。

李琅同时由此生出一种很不好的本能直觉:

奚人和契丹人很可能在玩yīn谋,原来他在长安城里听到的那些消息恐怕并不真实,也许是契丹人故意放出来迷惑大唐的烟幕。

甚至连黑水人都被蒙在鼓里。

李琅从他跟黑水四王子倪属隆福有限的交谈来看,感觉倪属隆福这个人狂妄无知,对很多事情一知半解,却盲目乐观。

把虐杀女人当成异样快乐的倪属隆福透露出来的战略是那么简单乐观,形同儿戏,显然不太符合目前各方的真实势态。

这一点,从倪属隆福吹牛皮,他“对唐国的一切了如指掌”,就能看出端倪。

譬如,倪属隆福口中提及的新任幽州节度使兼河北采访使裴宽,其实就非但没有与安禄山关系龌蹉,反而经常被安禄山独特的“马屁神功”伺候得浑身没一处不熨帖,不吝多次上表为安禄山美言,极力盛赞安禄山的才能最新章节。

历史上,裴宽是安禄山上位的一大助力。

因此,倪属隆福这种自以为是的人怎么能成功忽悠住奚人联合进攻渤海?

再了,奚人和契丹人为什么非要在与大唐交战之前,跑去啃渤海国这块硬骨头?

强大的渤海国是想灭就能灭得掉的吗?万一崩坏了牙口怎么办?这不是自损实力吗?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契丹人凭什么留下一个给大唐当“渔翁”的机会?

契丹人应该不会如此愚蠢,要知道,草原上的“狼”,不但十分凶残,而且非常狡猾。

不要以为诸藩国文明程度低,藩国人就头脑简单,其实藩国人的脑细胞数量跟文明源远流长的中原人是一样多的。

中原人可以带着文明的优越感骂草原人为蛮夷、鞑子、土番、番狗……但绝不能轻视他们。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自唐以后,两宋积弱,文风鼎盛,唾弃武功,呈现的不是中原大国灭掉草原部落,反倒是草原部落逐渐发展壮大,最后灭掉较高文明的中原王朝:元灭宋,清灭明。

当然,契丹人玩什么花样,李琅并不关心,关心也没什么用。

李琅担心的是自己手中的“筹码”因此受到影响。

如果筹码不管用,那李琅身陷奚王牙帐这个“狼窝”中,将死无葬身之地。

……

奚王左侧那名黑面四旬汉子与身后侧着头凑近的侍从叽里咕噜地不停交谈,这话不是契丹话,李琅听不懂。

那名侍从与四旬汉子交谈后,突然转向奚王轻声了点什么。

或许是担心李琅听去,侍从的话刻意得很轻,除了奚王、暴怒的“高帅富”,以及他们身旁的几名贵族,别人根本听不清。

不过,就这个语言细节,李琅倒是看出点不对劲来了:

奚人跟契丹人同根同源,同出东胡鲜卑支脉,语言是完全一样的。

那名四旬汉子不会契丹话,显然不是奚人和契丹人,他跟奚王的对话需要通过身后那名侍从,侍从应该是一个通译。

通译在唐朝又叫“牙郎”,这个称呼很形象,就是靠伶牙俐齿吃饭的意思,跟牙齿息息相关。

现在灰常牛/逼的安禄山就曾经是一个jīng通六种藩语的牙郎。

安禄山三十岁之前,一直在为胡汉各族商人提供翻译和中介服务,过着“经纪人”的闲适生活,后来才降机缘,不走寻常路,居然在幽州通过“偷羊”发迹。

而且安禄山偷的是互市上一个奚族老头的羊,“经纪人”偷“客户”的羊,这也算得上是牙郎中的一个传奇。

当然,安禄山可不喜欢“牙郎”这个不太牛/逼的称谓。当年,他更喜欢别人唤他“互市郎将”全文阅读。

“郎将”,听起来就牛多了。安禄山一度为此怡然自得。每听到做生意的各族商贩们,左一声“安郎将”,右一句“安郎将”,安禄山就感觉自己的脚像是踩在了白云上,那心儿啊,却是“更上一层楼”,早就飘到白云之上去了。

李琅看出的不对劲当然不是跟安禄山一样的牙郎,而是那个不是奚人的四旬汉子。

四旬汉子不是奚人,不是契丹人,也不是汉人。

他没有跟两个黑水王子走在一起,看到黑水人的头颅也没有立即做出过激反应,更不可能是黑水人。那他会是什么人?

……

一个身份不明的“外人”,在这个唐契即将开战的特殊时刻,出现在奚王身侧,被奚王奉为座上宾,这不能不让李琅平添疑惑。

当然,疑惑归疑惑,这种细节后面隐藏的东西应该不管李琅什么事。

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但唐朝的统治者根本就不会给他一个屁民“参政议政”的机会。

在大唐君臣心中,国家和政权是等同的,他们用政权绑架国家。而国家是他们极少数贵族门阀的,不是屁民百姓的。

比如,静和公主李静慧被皇帝送上契丹“祭坛”,李琅看似无动于衷。

来自后世,虽然家贫孤陋,但好歹也拥有一点基本人文观念的他真的就这么无情?

不是。

这里面固然是因为李静慧为皇家女人,仇恨让李琅失去了同情心。

但不同情归不同情,李琅却不想把对李隆基强占他家园的痛恨加在一个本就有些处境尴尬的弱女子身上。

李隆基是李隆基,李静慧是李静慧,一码归一码,有必要区分对待。

李琅对李静慧“献祭”契丹无动于衷,一则是“回归计划”的硬xìng需要,二则是这种事他根本就管不了。

不但管不了,皇帝甚至也许容不得他对和亲过度地三道四。

其实别唐代了,就是一千三百年后,悠悠千载都过去了,这种情况依旧没有随着时间而改变,李琅这样的底层百姓还经常“被”那些穿着名牌,开着豪车的权贵富豪、明星名人之类的所谓的社会jīng英人士“代表”着去开啥子“两会”,国家大事管他什么事,国家兴衰有他什么事?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底层百姓们,永远是那“沉默的大多数”……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只能在沉默中死亡。

所以,对李琅来,思考怎么提高耕作效率和粮食亩产,上缴繁重的朝廷赋税后,还能填饱肚子,等家境好转后,看能不能凭着稍稍鼓起来的腰包,寻摸到一个妻子,继而香火传承……这些才是正经事。

一切就如后世很多酒肆茶楼挂起的那条横匾:莫谈国事。

启^蒙~书^看书啦,http:../book/dazhuzai/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目录
新书推荐: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桃花女将要退婚,被迫称帝她哭了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让你入赘76号,你都升主任了? 亮剑:从晋西北打到上甘岭 你跟本皇子提分手,取消婚约你哭啥? 谍战魅力在生活诡道里 抗战:从成为楚云飞开始崛起 军工:让你修炮,你把威力提升百倍? 亮剑:我在伪军内部当卧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