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7章 梅(1/1)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而在此七年前,32岁的苏轼已续娶了继室——21岁的王闰之。王闰之温良贤惠,对王弗的儿子苏迈和自己后来所生的苏迨、苏过,始终三子如一,皆同己出。苏轼对她非常感激。对了,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第二位,便是半落梅花婉娩香——王闰之。元丰二年,四十三岁的苏轼突然被捕入狱。受此牵连的官员多达数十人,包括司马光在内。这就是震惊朝野的乌台诗案。王闰之惊恐之下,担心丈夫的敌人继续从诗文中罗织罪状,于是将家中诗稿一把火烧了。此举出于无奈,但对于后世喜爱苏轼的人来说,实属遗憾。那段时间,王闰之常常暗自垂泪,但仍强打精神,主持家务。她让长子苏迈每天在京城打探消息,并给牢里的父亲送饭。苏迈与苏轼暗中约定,每日都送蔬菜和肉食,作为平安的暗号;一旦死刑,就改送鱼。无巧不成书,这一日苏迈银钱吃紧,到处去借。匆忙之间,把送饭之事托付给一位远亲。远亲哪里知道约定暗号的事,于是偏巧给苏轼送了一条鱼。苏轼一见,心如死灰,便写下两首绝命诗。他所牵挂的除了弟弟,就是老妻王闰之:额中犀角真君子,身后牛衣愧老妻。在百官求情之下,苏轼最终侥幸逃过一死,被贬谪到了黄州。从乌台诗案,到数次贬谪,王闰之陪伴了苏轼整整25年。拮据潦倒时,她和苏轼一起采摘野菜、赤脚耕田,还想方设法逗苏轼开心。元八年八月一日,闰之染病去世。时年46岁。苏轼办了隆重的葬礼,并撰写祭文,感慨贤妻先自一步而去。唯有同穴,尚蹈此言。葬礼上,苏轼轻声诵读着闰之最爱的那首《减字木兰花》。闰之吾妻,这首词其实不是我作的,而是你作的啊。那是几年前,一个冬末春初之夜。堂前梅花盛开,月色皎洁如水。闰之对苏轼说:春月色,胜如秋月色。秋月令人凄惨,春月令人和悦。何不召三五好友,来花下饮酒赏月?苏轼大喜:贤妻,原来你有作诗的天赋!这真是诗家之语!当晚,与好友小酌之际,苏轼将闰之话语中的意境化为了一首新词:《减字木兰花》。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第三位是枝上柳绵吹又少——王朝云。37岁那年,苏轼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杭州西湖,邂逅了年仅12岁的歌妓王朝云。清丽佳人,与湖光山色相映成趣,令苏轼心醉。他为她写下了千古佳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王朝云就这样被自己仰慕已久的苏轼买下,做了侍女。一日,东坡吃饱了撑的(字面意思),抚着肚子在庭院中散步。”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