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锦囊妙计(1/2)
();
锦囊妙计,这在三国历史中其实一点也不稀罕。貌似当时有名的谋士都喜欢将自己的计策放到锦囊里,送给出征作战的将军,待将军有难之时,拿出来,一般都会再大叫一声:“果然妙计,先生真乃神人也!”实乃当时流行的装什么的神器。不过三国时的锦囊有些被神话了,例如传说中的诸葛亮牌锦囊事无巨细,明察秋毫。有了诸葛亮牌锦囊,即使被重重包围,也无需惊慌,只须打开锦囊按计行事,敌我双方就好像在上演一出由诸葛亮撰写剧本,并亲自执导的大电影一样,包你有惊无险,反败为胜。真实的锦囊妙计其实大部分是一些谋士提供一些的参考计略,那时候又没有无线电,无法了解实时战场动态,运筹帷幄之中不假,但是作战的将军要是不知变通,盲目用计,那就绝不可能决胜千里之外。
当初文聘在新野,正逢曹军南下与江东交战。文聘感慨曹军骑兵犀利,荆州若对上曹兵是有败无胜,于是就趁回襄阳时向荆州名士水镜先生司马徽求教。那司马徽也是颍川士族出身,本来在荆州的目的就不单纯,怎能随意为荆州出谋划策?就以自己乃是一教书先生,不通军事为由,拒绝了文聘。文聘有些郁闷,心说你这教书先生不假,也不看看你教的是什么,鬼谷子之道没少教啊?恰好当时司马徽坐下的两名年轻弟子正在进行论战,主题就是南方士卒如何抵挡北方骑兵,吸引了众多弟子观战。说起来这两位放在后世可是大大的名人,一位是算无遗策的诸葛亮诸葛孔明,另一位却是身死落凤坡的庞统庞士元。
敢情这二位自打学生时代就彼此争锋,不甘人后,此次回来看望水镜先生正好碰在了一起。庞统认为,要抵挡北方骑兵必须充分发挥水军作用,而诸葛亮却认为水军固然重要,但在陆地只要布置得当,也能够战而胜之。见二人争执不下,文聘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求教,那诸葛亮就写下一策,放入锦囊之中,送与文聘。文聘接过锦囊,要打开相看之时,却被诸葛亮阻止。孔明先生心道:“你要现在看,我还给你放锦囊里干什么,那不是多此一举吗。”遂对文聘说道:“文将军,事到紧急之时,方可打开,不然恐扰乱将军思路,反而不美。”
文聘对于文士之间的这点心态也略知一二,当下称谢接过。后来,文聘偶然得知诸葛亮和庞统乃司马徽座下数一数二的学生,这才对锦囊重视起来,随身携带,以备后用。也亏得他忍得住,这么长时间都没有打开看看。这次豫州军南下,新野危在旦夕。文聘又刚刚接到襄阳传讯,言樊城已丢,据守新野已经没有什么意义,让自己择机南下保存实力,蔡瑁将在汉水、襄江之上接应。对于蔡瑁能否会
全力接应自己,文聘可没有把握。双方在立嗣问题上已经是水火不容,难保这家伙不会丧心病狂到让一万荆州士卒给自己陪葬的地步。反正人家是刘表的小舅子,刘表也不能把他怎么样。
文聘盯了锦囊半天,最终还是决定打开。细细一看,初始迷惑不解,待细细思量,看出了其中妙处,方才觉得此计也许是自己目前最好的办法了。只要使用妥当,不但可以保住新野,也许还可以反败为胜。文聘下定决心,遂召集军中将领,传达作战方案。众将听闻之后,均觉得有些匪夷所思。但军令如山,众将这点道理还是懂的。于是,新野全军动员起来,开始为最后的决战准备。
当天晚上,夜半时分,裴行已然入寝,忽然裴光来报,言新野城门大开,一支人马出城南下。豫州军围三阙一,新野城南只有少量骑兵探马监视,无力抵挡。裴行心道,这文聘果然按捺不住了,遂传令刚刚赶回来的赵云和张绣率领骑兵追击,务必要最大限度的消灭其有生力量。同时,裴行还命令廖化所部开始攻城。众将依计行事,果然廖化攻城时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轻而易举的占据了新野西门,随即大队人马杀入。裴行心情畅快,开始和闻声赶来的吕玲绮有说有笑,畅想下一步作战计划。
忽然,异变突发。新野城中燃起了火光。开始时还只是一处,随后越来越大,赶上春日天干物燥,遂一发而不可收。裴行恍惚间感觉此情此景似乎颇为熟悉,不及细想,只见廖化率领卧牛营狼狈而出,同时新野北门大开,大批荆州士卒出城北上。豫州军大部分向南追击,卧牛营受阻于大火,新野北方士卒不多,薄弱的防线被一冲而溃。荆州兵也不追击,而是迅速北上而去。
裴行接到探马消息,心下暗叹:“这招声东击西,用得不错。不过这文聘莫非昏了头,往南去怕我埋伏,那也不能往北去吧。离荆州可是越来越远,他想干什么?莫非想投降曹操?应该不会吧!”不过荆州军既然出城,裴行倒也不惧,传令赵云和张绣解决南下之敌后迅速北上,裴行带着吕玲绮,领着陷阵营先行追击。待闻讯而来徐庶和沮授赶到,裴行已经奔出去五里开外。二人无奈,只得先率领士卒到城中救火。
裴行带兵策马狂追,荆州军行军速度虽快,却无论如何也比不过骑兵。不过每隔数里地,就有数百荆州士卒结阵而守。若将其聚而歼之,恐文聘走远;若置之不理,这些士卒偏偏还弓弩犀利,要想绕过去也颇为不易。裴行带兵歼灭了两股敌兵之后,心下不耐,令裴光带兵在后面慢慢收拾这些负隅顽抗之敌,自己和吕玲绮率领一千骑兵绕敌而走,誓要追上文聘。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