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回 东晋暗流涌动(四)(1/2)
桓温又继续辩白道:“晚辈确实没有造反的意思,全是被朝廷逼的,就是想动作一下,让朝廷看一看!”
叶枫继续骂他:“身为都督六州军事,活了这把岁数,梨树下别摘帽,瓜地里别提鞋,这个道理还不懂吗?你以为是好心,好心不一定办好事,别人还以为这是造反呢?”
桓温听到这里,只好说:“晚辈错了,晚辈错了还不行吗,这就退兵回江陵。”
恰在这时,会稽王司马昱也给桓温来信。信上说:“北伐还不到时候,应该‘思宁国而后图外’,你现在好好地管理着国内的事情,至于北伐的军事,朝廷自有安排。现在没有朝廷的允许,你就调兵到武昌,容易引起别人的非议。望将军深思熟虑,切不要做出于国家不利的事情。”
桓温好好安排送书人,并且即刻回信一封,信上说:“桓温是东晋的臣子,当然坚决服从朝廷的旨令,王爷的话更是要听。臣下此次率军东来,主要是北伐扫灭后赵和大魏,历年来多次要求北伐都是为国家着想,自己并无私心。领兵东下,臣下实在有些鲁莽,这就率军回到江陵。”
于是,桓温逆水而上,从哪里来的,又回哪里去了。
朝廷还是实行了“巴掌加甜枣”的策略,给桓温升了官,提升到太尉。但是桓温本没有想到要做多大的官,他的志向仍然是北伐。
这下子,终于解除了桓温率军东到武昌的危机,殷浩赢得了本应该属于桓温的北伐机会。永和八年(352年),殷浩自寿春(今安徽寿县)率晋军北伐。这时候的他,统率着八万之众,志满意得,傲视天下,全身披挂,好不威风。谁想到,刚刚骑上马,就从马上摔了下来。
人有失言,马有失蹄,这也没有什么。殷浩刚刚被侍卫扶上了马,战马颠了两步,他又从马上坠落下来。官兵们这才知道,原来堂堂的都督五州军事大元帅,竟然连马都不会骑。
这在冷兵器时代,是多么的可怕,一个连马都不会骑的主帅,还怎么领着将士冲锋陷阵,与敌人厮杀?这个消息传遍了全军,人人的心里像被泼了一盆凉水,心里冰凉冰凉的。
殷浩的目标是进攻许昌、洛阳,虽然他自己不能冲锋陷阵,但是可以动嘴,命令淮南太守陈逵、兖州刺史蔡裔为前锋,向许昌发起进攻。在东晋将士的勇猛进攻下,后赵的张遇终于在许昌被迫投降。
但是殷浩看不起张遇,说话多有冒犯,军事上也没有把张遇及时地从许昌调出。张遇一看,殷浩原来是这么个人呀,又反悔了,在许昌据城叛变。
殷浩没有办法,只好带领降将姚襄一块儿向许昌进攻。谁想到,带兵打仗和卖嘴皮子完全是两码事,竟然被张遇打得大败,只得退回淮南。
这个姚襄本来是个羌人,有很高的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