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 纵横帝国之忠信天下 > 第六十三章 靖海十一策

第六十三章 靖海十一策(1/2)

目录
好书推荐: 女神总裁的至尊兵王 教授大神不好惹 痴情鬼夫花心妻 云渺仙尊 其实我是有钱人 战魔灵 二战之民国往事 我的崩坏恋爱哲理 九元无极 隋朝诡案录

东兴水师水寨共有三处,分别为水澳、锦田、宝林三寨,其中锦田水寨位于泉州湾靠近东海镇的地方,水寨原为宋法石水寨,后被黑旗军攻占后改名为锦田水寨。

锦田水寨依山傍水而建,三面临海,背靠东海镇,修建的异常坚固,易守难攻的。

并且此处海水很深,水流较为平缓,适合大型船只的出入。锦田水寨附近有一些海上巡检司的水寨与其相互呼应,错落分布,共同守护泉州港口。

泉州海上巡检司负责海岸巡视,东海水师负责中程、远海作战、巡视等等。

另外还有无数水师水斥候的小型船只在水寨周围来回游弋。

锦田水寨之上建有东兴水师衙门,衙门之侧有个真武庙,水师衙门之前有个巨大的石碑,其上刻有“吞海”两个大字。

此时锦田水寨衙门之外站立着无数黑鹰司的鹰卫,护卫的异常严密,任何人不许靠近。

衙门之内大堂之中,赵忠信、云书海、陈留嗣、张敌万、冯湛、张虎、张豹、洪明远等主要水师将领正在议事,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剿灭福建路、广南路沿海的海贼。

“诸位”赵忠信首先开口道:“海贼袭扰多年,多年以来海贼剿而不灭,原因想必大家应该很清楚了,那就是因为其人多势众,其内亦是甚密也,其人原为沿海百姓或商人,后落草为寇,与沿海百姓有些千丝万缕的联系,海贼上船为贼,下船为民,混迹于普通百姓之中,难以区分,亡赖、奸民出海为盗,聚集海岛,并以海岛为基,不断侵扰内地,而官府多年围剿,因岛屿众多,海贼行踪隐蔽而不可得。

本帅今日要说的是在我黑旗军辖内决不允许有海贼存在,最起码不允许有大规模的海贼存在,本帅决意出兵剿灭海贼,不灭不休,海贼不除,本帅寝食难安,百姓寝食难安,冯置使,你先说说你的靖海九策。”

赵忠信自与薛家定亲那日起,与薛东楼连续就钱荒一事议了三天三夜,其后赵忠信飞鸽及快马传书广州令王刚重新部署韶州等地的防御,令申世袭、王铁重点清理、整顿永通钱监、阜民钱监、元丰监三大钱监,重点就是铸钱等事项,力图做到钱面值与实际价值保持一致,当然绝对一致是不可能,只有尽量保持一致,此事主要由王铁、李树权承办,而申世袭与王大成主要承办连州同官银场与韶州的大湖银场等等。

要解决钱荒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慢慢梳理,赵忠信的想法是首先控制金矿、银矿、铜矿、铅矿、铁矿、钱监等等,这样一来黑旗军起码可以支撑一段时间,其后赵忠信再制定相应的对策,对黑旗军的律典进行修改,其后再以银元或银票与铜钱一同做为广南路、福建路的通用货币,之后再慢慢淘汰铜钱,以银票与银元做为主要货币,从根本上解决钱荒的问题。

要想以银元替代铜钱就与海外经商有很大关系了,而目前海贼猖獗,海路受阻,此事也就将困难重重,因而赵忠信决意清剿海贼,打通海路。

这些均是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接,那一环节出问题,都必将影响黑旗军的大业。

冯湛闻言开口道:“节帅,诸位,靖海策共分九策,其一为察探之策,就是精选善为察探之人,以尽得海贼寡众强弱之状,此事节帅早已安排八目军前去察探了,末将就不敷述了。

其二就是海战为舟,舟船是最重要的,而我黑旗军水师目前大型船只,特别是大型战船甚少,因而必须加大对舟船的投入,包括征调民船,不过此事节帅也早已安排,六艘木兰舟已解了我黑旗军水师燃眉之急,末将对节帅之远见佩服之至。”

“呵呵”赵忠信闻言说道:“这是最根本的,冯置使接着说。”

要想征服海洋,没有大型、坚固的战船可不行,这是基本常识,对赵忠信来说不算什么,因而赵忠信早在攻陷广州城池之时就找到了薛家,打造大型战船,赵忠信与薛家结亲,不也为此吗?

冯湛接着说道:“靖海三策为募集水师士卒,扩编我黑旗军水师,水师士卒招募以沿海百姓为主,沿海百姓素知地理,素谙水势,因而做为我黑旗军水师士卒是为最佳,不但如此,应加强我黑旗军准备军武备,以军为主,以民为辅,共击海贼。

其四为打造海战军械,此事节帅也早已安排,并招募善水之人,自末将到了泉州之后,就一直办理此事,并招募了两千福建渔民。

其五就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欲除大患,成大功,全军实之裕。

其六就是制定水战之策,目前为黑旗军主要战力就是六艘木兰舟,应制定相应的战术,不过此事泉州兵马张总管早已提醒了末将,因而末将与张龙张统制等人已经制定了围绕木兰舟作战之策。”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冷宫奶团忙碌碌:这家没我得散! 新十日谈 大明:我想摆烂,你却让我当皇帝? 从黄巾开始杀穿三国 朱棣巡查后,硬说我小小县令要造反? 凶猛败家子:开局捡个便宜美娇妻 假太监:苟在后宫修炼成圣 三国:蜀汉败家子,开局火烧卧龙岗 大明:我有无数生活技能 大明第一武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