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洛神不如喵大人(1/2)
();
宓留,是洛水边的一座小镇。暮春时节,春水含笑,远山有情,正是一派桃红柳绿。
传说洛水女神宓妃正是因为贪看此地美景才会被河伯抢去,永远留在了洛水,此镇因之得名。
每年上巳后三朝开始,整整七天,附近十里八乡的戏班子都会赶到这里演戏筹神,乡民们也都会来此地赶集。
按照老话儿,宓妃是在上巳后三朝那一天被河伯看中,河伯化身白龙将她劫持,二人结成婚姻。
宓留镇处于周齐两国之间,台上演戏的,台下看戏的,台边卖货的,有周人,也有齐人。
尽管兵荒马乱,城头隔三差五就换了大王旗,可是乡野百姓并不管是周天子圣明还是齐皇帝有道。他们只知道宓妃美丽有法力,供养好了宓妃,河伯才会欢喜,河伯欢喜了,黄河、洛水哪至此地的大小河川便都会太平无事。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管谁当皇帝,哪怕战乱频仍,只要生活稍微安定,老百姓就仍旧只是记得河洛二神的好处。
筹神戏从前汉就开始流传,至南北朝优伶们为了争夺生意样翻新。大多数戏班子都发现,没有什么布景能比明镜的洛水,秀丽的宓山更加动人,所以他们纷纷把戏台搭到了河岸边,有的甚至直接就架在水上。
因为这些水上戏台没有挂匾,所以也就讲不清是哪个王朝的“逆产”。搭戏台用的材料又是不值钱的竹子,所以历经三国两晋直到南北朝,水戏台不但没有被毁弃,反而越建越多。
“宓留水戏”也成了周齐两国交界之处著名的民俗。
最大的一座水戏台,文人雅称“思宓台”,乡民俗称“娘娘梳妆台”。经过十几代人描摹装饰,画满了各种彩绘,每年只有生意最好的戏班子才能占着那台,在洛神娘娘被劫的正日子演出。
今年是关五郎的戏班子拔得了头筹。
关家戏班突出重围,全凭倡优色艺双绝,戏码推陈出新。
演出的那天,风和日丽,水波如镜。
“思宓台”下人头攒动,前头有座的位置被哄抬高价,坐在那里看一出戏,足足要两袋白面。可是看客们还是乐此不疲,这在战乱年月真是一道奇景。
出不起高价的大多数人,只能以低廉的费用站在远处看戏,更贫寒的,若是舍不得这热闹的,便只好在山上远眺了。
众人翘首期待许久,时辰一到,瞩目的焦点才终于上了场。
先出场的是宓妃。
演员名唤许灵儿,是位二八佳人。头戴冠,手执拂尘,褒衣博带,裙裳翩翩,翩若惊鸿,真与曹子建笔下的洛神一般无二。灵儿唱得婉转多情,台底下虽然也有响应,观众们却还忍不住台后张望,似乎在等待更大的惊喜。
终于锣鼓声响,台后一声吟唱,清越美妙,宛若天神,台下人闻声如同打了鸡血,欢呼叫好,掌声雷动。
原来是戏里的男主角出场了。
别的戏班演《洛神》,主角都是宓妃,关家的戏里河伯却是亮点。
替关五郎写戏本的先生是长安来的,见识不俗。反正老百姓演戏讨好洛神,主要还是怕她的厉害夫君。那为何不干脆把河伯当崇拜的对象去重点供奉,非要把人家画得凶神恶煞,张牙舞爪呢?
更要紧的是,此地是两国边境,男丁多被征召入伍,留在家里的都是老弱妇幼。北朝多有长妇持家的传统,所以洛水边的钱袋子都是握在妇人手里的。哄好了大小娘子,才能赚得大钱。
就这样,先生把长安城追捧男\/优的风气感染到了河洛。
今日,关家的男\/优确实很不一般。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