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一章:新世界岛的另一极(三十七)(2/2)
热带气候严重限制了农业耕种选择。
直到20世纪中期,唯一能种植的农作物,还是种植园作物,最初也是最出名的是糖,后来变成了咖啡、柑橘、香蕉和烟草。
传统粮食作物每年只需照料几周,而这种热带作物却不同,从种植、料理、收割到运输,都需要大量劳力。
烟草需要收割、晒干,糖需要收割、煮、提炼。
一片粮田,能很快收割完成装入货车,而收割、运输香蕉要花更多时间。
这些特征,从两个方面深刻影响着巴西。
首先,这类种植园,需要大量资本投入,所以像米国那样的小农,就被排除在外了。
没有小农,意味着无法形成小城镇,而小城镇是教育和工业化的前提。
相反,种植园意味着公司出现,即经济寡头催生z治寡头。
不久,z治经济权力不平衡,导致了20世纪,巴西军政府的建立。
即使到了21世纪,巴西地理更偏好寡头种植园农业,而非家庭农场。
而米国在21世纪,却有85%的农场。
美国因工厂化农场享有盛名,面积小于等于500英亩,而70%的巴西农场,面积大于等于500英亩。
在后世亚洲国家,却不会出现农场。
农场只会出现在殖民地国家,因为要形成大农场,只有把原住民全部杀掉。
我们不可能把我们自己消灭掉,来建立大农场。
言归正传。
时间并没有缓解这种情况,反而加强了这种趋势。
在20世纪后半叶,巴西启动了大规模农业多样化计划,其中包括在内陆开发大面积土地,
一部分在塞拉多,一部分远在玻利维亚边界的内陆。
除了其它农产品,有的新土地适合种植玉米和大豆,种植此类作物,通常所需资金不多。
而塞拉多在发展农业之前,就需要大量投入,而且距巴西常年过度使用的港口,超过1000千米。
在此处复制别处的发展和基础设施,需要高昂代价,最终,加强了巴西农业体系的寡头性质,以至于巴西那时产生的“新”农场,平均相当于“老”农场六倍大小。
第二,种植园农业需要非技术劳动力,这种情况延续至后世。
与新大陆,即北美殖民地情况不同——新大陆殖民地交通便利、资本容易积累,产生了城市化、教育制度和分工——巴西依靠的是农奴。
巴西1888年才废除奴隶制,是整个西半球最晚的国家。
缺乏技术工人带来的影响之一,就是中产阶级规模小,国内消费不及其它同等发展水平国家。
结果是,巴西有一小部分是地主精英,绝大部分是穷人。
2011年,超过四分之一的巴西人,在巴西贫民窟勉强糊口。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