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二十九章:神赐之地(二)(1/2)
这其中,最先帮助人类打开这扇魔法大门的,就是那些沉淀于地层下的化石能源了。
以人类生活必须品中的“衣”为例。
工业化以前的人类,无论是简单的将兽皮改造为衣物,还是通过丝织、棉纺等方式,更复杂的制作出一件衣服。
本质都还是对通过生物链,对光合资源的浅层利用。
19世纪90年代,人类则完全可以用化学合成方法,绕过生物链来制作衣服了。
在粮食生产问题上,工业化亦极大提升了,驯化植物和动物的生产效率。
虽然,这离完全绕过生物链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食物是可以合成的。
但人类透过“工业”力量,在能量获取以及应用方式上的飞跃,已经将人类文明,整体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当然,以化石能源形成理论来说,化石能源的利用,说到底,还是对远古时代光合能源的利用。
只不过,地球母亲将自己上亿年的积存,一下子拿出来便宜了后世人。
然而,通过对能源的利用,人类已经掌握了更多的能源,获取和利用方式,比如21世纪的核能。
如果有一天,人类能够完全摆脱化石能源的束缚,那么人类文明的发展,必将步入一个新的阶段,比如人造太阳的成功。
很难预测,在可以预见的21世纪,人类社会在各方面将升级成什么样。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一点,到那个时候,“地缘”概念中的“地”,范围应该不再仅仅局限在,这颗蓝色星球了。
不管人类文明进步到什么阶段,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决定人类整体或者一个族群、z治体实力的,都是在于如何获取更多的“能量”。
将思维从遥远的未来和外太空,拉回到“前哥伦布时代”的美洲,我们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是,
美洲人到底驯化了什么样的高产植物,帮助他们完成从原始社会,向“光合文明”的转变。
答案大家其实都很熟悉,它们就是:玉米和土豆。
之所以会有两种植物,在于美洲文明整体上,分为中美洲和南美洲两支。
其中,玉米是中美洲文明的推进剂,土豆则是南美安第斯文明的推进剂。
我们可以不太严肃的称之为“玉米文明”和“土豆文明”。
在一片相连大陆上,出现两种核心粮食作物的情况,完全不会让人感到意外。
毕竟,基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原因,每一片土地最适应的作物不尽相同。
比如,后世中央之国在主粮种植上,就长期呈现出的,“南稻北麦”的结构。
当然,这一结构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在东北地区因大量人口迁入,迅速升级为核心文明区后,受益于丰富水资源及农业技术的进步,成为了新的重要稻作农业区。
另一个变化的案例,是在华夏文明在北方孕育的初期,最初承担助推剂功能的,
并不是现在占据耕种优势的小麦,而是俗称“小米”的“粟”,古称“稷”。
同时参与竞争的,还有位五谷的“黍”、菽等原产于中国作物。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