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章:大国崛起(九十四)(2/2)
至于泰米尔人,朱罗王朝无疑是他们,最引以为豪的。
朱罗人在南印度的宿敌——潘地亚人,本来也是这一荣誉的有力争夺者。
同样在12世纪末,复国成功的潘地亚,很快击败了衰弱中的朱罗人(公元1215年),并在半个多世纪后吞并朱罗。
整个13世纪,潘地亚人都是泰米尔地区的强势统治者。
不过,它能做到的也仅仅是这一点了。
从战略上看,南印度再出现一个强大政权最大障碍,是取代拉杰普特人,成为北印度统治者的突厥/绿教政权。
几乎与潘地亚在泰米尔地区做大同时,古尔王朝及其继任者“德里苏丹国”,
也基本完成了在北印度的整合工作,拉杰普特地区除外。
13世纪末-14世纪初,已经适应印度地缘环境的德里苏丹国,进入了最为强盛的时期。
不仅开启了对德干半岛的征服工作,更在西北方向击败了,入侵旁遮普地区的蒙古察合台汗国。
从公元1320年起的5年间,德里苏丹国一共进行了4次南征行动,将控制线南端,推进到了朱罗人所处的高韦里河谷。
突厥人在德干半岛的征服路线,与当年的拉杰普特人“遮娄其王朝”类似。
即,先征服马哈拉施特拉邦、卡纳塔克邦所处的,克里希纳河-戈达瓦里河上游,然后东进安得邦的泰卢固地区。
最后,向潘地亚人所控制的泰米尔地区扩张。
在德里苏丹国的强大攻势下,南印度诸王国纷纷走向了覆灭的边缘。
泰卢固人的卡卡提亚王朝,便是在这个时候被瓦解。
称霸泰米尔地区,包括喀拉拉邦的潘地亚人,也在遭遇了重大失败。
突厥人甚至,一度攻入了潘地亚人的都城。
对于北方入侵者来说,征服并控制南印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尤其后世的南印度人,俨然已经将自己定位成为了,印度j最后的守护者。
为了完成对南印度的全面征服,德里的统治者,甚至一度效仿遮娄其王朝,
将都城迁到了克里希纳河上游:卡纳塔克邦中北部的德瓦吉里(公元1327年)。
然而,北方的一个变故,却彻底打乱了突厥人整合南印度的计划,使得这个即将诞生的帝国,
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印度半岛的西北方向,这个方向是蒙古人的地盘。
13世纪的蒙古西征,使得印度之西,出现了两个强大的蒙古汗国:伊尔汗国与察合台汗国。
其中,河中地区及a富汗东部,归属于察合台汗国;波斯及大部分的a富汗地区,为伊尔汗国领地。
m古人的这种分割,使得印度河平原南部的信德地区,处于伊尔汗国势力范围。
而对印度威胁最大的,开伯尔山口所在的,贯通中亚-南亚的“突厥绿教通道”,则处在察合台汗国的控制之下。
之前,我曾经分析过,m古人在中亚的征服工作,及后来的整合,客观上阻断了新突厥人/绿教势力,
再次进入南亚的通道,为德里苏丹国的突厥统治集团,整合北印度赢得了时间。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