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大国崛起(四十七)(2/2)
面积虽然占了天朝领土的一半,但人口占比却不到4%一样。
后世的纳米布沙漠以及卡拉哈迪沙漠西部,归属于纳米比亚。
这片干旱之地也是19世纪末,德意志第二帝国,在非洲所开拓的殖民地之一,被称之为“德属西南非洲”。
对于后发的德国人来说,他们能够在非洲西南完成这一布局,多少和科伊桑人的境遇类似(不重要的边缘之地)。
当然,沙漠本身是没有什么殖民和贸易价值的,就像科伊桑人,也不是靠真正生活在沙漠里一样。
有鉴于此,德国人必须将控制范围,向内陆延伸至卡拉哈迪盆地边缘的,萨赫勒-热带草原地带,才能够体现“德属西南非洲”的价值。
19世纪末,与德国人在卡拉哈迪盆地展开竞争的,还有在南非建立统治的英国人。
由南向北渗透的英国人,在卡拉哈迪盆地扩张的殖民地,就是后世的博茨瓦纳。
后世纳米比亚和博茨瓦纳的人口,都只有200多万。
地广人稀的一个后果就是,各殖民国在此划分国界相当的随意。
纳米比亚与安哥拉、博茨瓦纳之间的国境线,几乎完全就是沿经纬度进行切割。
而这一现象在撒哈拉地区,也是相当的普遍。
从真正殖民的角度,而不是从贸易角度去看,非洲的环境整体是让人沮丧的。
通过考察全球人口分布,与气候类型之间的关系会发现,四季分明、温度适中的温带气候区。
如东亚;有季风润泽的热带气候区,如印度、中南半岛,都是农业发达和人口密集之地。
不幸的是,非洲整体都不属于这两种类型。
一提到非洲,大家的第一感觉应该就是“热”了。
的确,这片大陆什么时候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都是一片骄阳似火的画面。
横贯大陆中部的赤道地区(南北回归线之间),及其两侧的副热带高压带,是造成非洲整体呈现热带气候的根源。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大陆南北两端沿海地区,才有机会呈现出,四季分明类型的“亚热带”气候。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客观条件的不同,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归属于亚热带气候,与我们在东亚感觉到的会有所差异。
其中显著的区别就是“夏季干热少雨,冬季温暖多雨”。
水和阳光,是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两大要素。
这种雨热不同期的现象,显然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当然,通过选择适应这一气候条件的作物,比如地中海的油橄榄,这种影响并非没有办法克服。
就像热带沙漠地区,只要能够解决水源问题,充足的光照,是很容易滋生出优质的绿洲来。
对于有相当领土,处在地中海气候区的葡萄牙人来说,最让他们有舒适感的,肯定不是热带气候区,而是地中海气候区了。
在沿非洲西海岸航行10000公里后,这一愿望终于得以实现。
在大陆的最南端,横亘有一条东西长约800米、海拔600—100米的近海山脉:开普山脉,山脉南麓的沿海地区便属于地中海气候。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