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我们的航路(四十一)(1/2)
尽管郑c功的最初动机,并不是为z央之国开疆扩土,而是因为在d陆复明无望,退而求其次的经略大员。
但在历史的变迁中,地缘结构的变化,有时就是这么吊诡。
很多时候一个政权的失败,反而被动式的,促成了族群的扩张,使得原本未被重视的边缘板块,得到了开发。
一如西晋覆灭后,造成的“衣冠南渡”现象,对长江以南地区的大规模开发,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样。
另一个与大员有关的案例,是20世纪中,旧政权对大员的经营,使之在通行语言和文化上,极大拉近了与华夏核心文化的距离。
考虑到之前半个世纪,大员岛刚刚经历过一次倭国化,这次文化意义的衣冠南渡现象,在地缘层面无疑造成了深远影响。
以至于d陆地区后来兴起国学热时,大员地区的实践和模式,很大程度成为了仿效对象,比如《弟子规》热。
当然,z治上的长时间割据,不可避免造成了“td”的心理的蔓延。
只是从大历史的角度来说,大员岛的割据状态,与天朝历史上的其它割据政权,并没有本质区别。
即使后世的“世界”概念,已经与z央之国,独大于亚洲东部的时代有所不同,亦无法改变“大一统”,结局的再次出现。
现在,还是让我们把视线拉回到大员岛吧。
1661年4月,代表我朝的25000名明郑官兵、数百艘船只。
由当年郑z龙击败荷兰舰队的仙洲岛-料罗湾启航,向澎h列岛进发。
这一年,可以被视作大员岛,进入z央之国地缘z治版图的起点。
由于之前荷兰人早已与我朝方面达成协议,完全放弃在澎h列岛的军事存在,因此郑c功军队入驻澎h,并没有遇到阻碍。
驻守的荷兰人,其实已经预感到郑c功有可能攻岛,尤其在明郑几次北伐失败之后。
这一担忧,使得大员荷兰当局,很早就希望能够增强大员的守备。
然而远在巴达维亚的荷兰东印岛公司高层,却并没有感觉到风险即将到来。
驻守大员的荷兰军队数量,长期只能维持着1000人左右的规模。
一个技术上的原因,在于荷兰的人力资源着实有限。
从印渡洋到环z国海的整个东印渡公司特许经营范围内,荷兰东印渡公司的总兵力只有8000人左右。
除去那些常驻一地的兵力,能够用以应对各据点异动的机动兵力,在就只有1000余人。
这样一算,驻守大员的兵力本身已经不算少的了。
如果说荷兰东印渡公司在战前,完全没有向大员派出过增援力量,也是不公平的。
在距离郑c功开始渡海还有一年时间时,荷台当局观察到原来在岛南经商的华人商贾,开始大规模的转移财产和家属。
由此判断出危机将至,并向巴达维亚总部发出了救援信号。
一支由12艘船、600余名所组成的援军于1660年7月抵岛。
然而最大的问题在于,大员荷兰当局,难以判断郑c功具体的攻岛时间。
以至于援军在盘桓数月后失去耐性,在留下4条船和500余名士兵后返回了爪哇。
这次增援,使得驻守大员的荷军总兵力增至1500余人。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