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沿海状况(七)(1/2)
移民全球正文卷第五百四十四章:沿海状况所谓“t皇”一称,其实正是在“大化改新”后,被从天朝引入倭国政治体系的。
最先在z治上采用这一称号的,是唐高宗李治。
公元674年,在武则天的建议下,李治与武则天开始分别使用“t皇”、“t后”的称号。
这一改称的目的,更多是为了抬高武则天的政治地位。
只不过倭国在模仿之时,并没有这方面的需求,所以只是单纯的引入了“t皇”尊号罢了。
作为历史的非常态,技术上要求更高的z央j权制,实施起来的难度是非常大的。
倭国在依托t皇制建立“z央j权”道路上,遇到了地方贵族势力的强大阻碍。
12世纪末,t皇及z央贵族最终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
从1185年至1867年,一共682年,倭国就此进入了由地方军事贵族,武士阶层掌握实权的“幕府”时代。
这意味着,倭国走z央j权尝试以失败而告终。
“封建”本身并不意味着混乱,真正的混乱源自于权l中心的不确定。
从这点来说,不管是站在权l顶点的是“t皇”,还是幕府的“将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能掌控大局的政治中心。
幕府时代鲜明的“军政府”属性,无疑加重了权力中心的不确定性。
伴随着权力的争夺,幕府时代中出现了两个重要的混乱时期:
从1336年至1392年,是初代幕府“镰仓幕府”,向二代幕府“室町幕府”更迭的“倭国南北朝”时代。
从1467至1585年,则是更加知名的,二代幕府向末代幕府——“德川幕府”转进的“倭国战国时代”。
武士阶层在倭国的上位,以及其所引发的权力斗争。
不仅对倭国国内政局的稳定造成了影响,同时也对中、倭关系造成了深远影响。
对于倭国来说,来自天朝的商品,是其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从天朝的角度来说,其实并不排斥在朝贡体系之下,以“公对公”形式开展贸易往来。
问题在于,倭国境内军事封建势力林立的现状,很大程度的影响了,这一官方贸易体系的稳定性。
那些在权力争夺中失意,无法从官方贸易体系中获益的军事贵族。
希望独自组织力量,前往我国沿海贸易,而这种混乱局面,又恰恰不是中国方面原意看到的。
鉴于从14世纪30年代到16世纪末,倭国国内基本都处在混乱的战争状态。
对应这一阶段的我朝政府,更原意采用一禁了之的简单方式,来避免为此伤神。
然而,这种针对倭国贸易的封禁,反过来又加剧了东南沿海的混乱。
并且影响到了中国商人的利益,以至于造成了延绵200余年的倭寇之乱。
顺便说下,在地缘政治层面,中倭关系的走弱,却为另一个东海国家——琉球,赢得了发展良机。
在我朝建立之后,当时还处在三国分治阶段,三山时代的琉球,便主动加入了天朝的朝贡体系。
在1429年,随着统一琉求王国的建立,大明帝国与琉求的贸易往来进入了高峰期。
通过琉求输入倭国的中国商品,一方面为琉求获取了大量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也让倭国产生了吞并之心。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