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电子工厂?(2/2)
贺子龙一听乐了,就喜欢这种嘴巴大的人呀。最好了解情况了!
十年代,依靠浦东未开发地区优质的石灰岩资源,当地的水泥、石子等建材工业发展迅速,水泥产业对区财政的贡献率一度高达52。最多时,全区有160多家水泥厂!
效益一度还不错。但,水泥产业的发展也带来很大“副作用”。当地人说,石厂放炮取石的瞬间,会形成蘑菇云,灰尘铺天盖地。
随着国家去产能和环保政策的趋严,时不时接到停工通知,一年下来,生产不了几个月。
纺织厂的效益如果真的好,市里怎么舍得给出去?当然,同理水泥工厂也是这个意思!
大部分都是老设备,功能不多,功效还低。再看看资料,贺子龙明白了,厂负债就数百万了,包括欠着工人的工资,各种报销费用。估计真接收了纺织工厂,那贷款的三千万就等于是为国家做贡献了。
两害取其轻,这么一算,还不如选水泥工厂。
只少工人少,占地大,如果环保要求高了,大不了关了。多给工人一点生活费,到时候地价一涨,怎么算都是赚大了!
这是之前贺子龙的设想,不过现在从污染工厂和效益不太好的工厂,变成电子工厂的话,好像也可以接受。
看来,里面的道道有点深呀。
自己海难失事,失去联系这一年多里,当家人不在,也不用联系就能变成电子工厂。
不过想想,贺子龙和王副市长还有他的秘书,三人之间就合作事项,谈判一直进行到当天晚上。在饭桌上,经历了酒精考验之后,最终贺子龙“勉为其难”的答应了。
最终,市里担保贷款的金额,定在了3999万,少一万块钱变成四千万。那一年多前的画面还历历在目,对于一个强势发展中的区域,行政方法为人民谋福,加上冯子强有贺子龙之前给予的全权处理特权,如果真出现现在这种事,好像也不是不可能。
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扩大,大量的电子厂像雨后春笋般在沿海地区出现。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工业现代化的建设。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兴起了打工潮,大批内地人开始往沿海地区去工作。当然,其中大部分人都去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叫电子厂。
当然,当时大部分电子小型工厂,有的甚至可以说是小作坊。只要买两台机器,雇几个工人就可以开始生产工作了,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小型制衣厂。那时候有大量内地人去到这里上班,这里不需要学历,不需要知识,只要你是一个正常人便可以正常的工作。
1994年,是中国的互联网元年,一切都在方兴未艾当中。
随着信息时代的深入,大多数新颖的科技产品被设计出来,这些产品的生产全部依赖于电子厂,大量的大型电子厂逐渐成型,在这里面比较出名的就是富士康。
-
。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