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八章 学生网吧问题(2/2)
《贞观》有言:“人臂之种树,年祀绵远,则枝叶扶疏;若种之日浅,根本未固,虽壅之以黑坟,暖之以春日,一人摇之,必致枯槁。”孔子也云:“人者,十五而立地为学。”这些都说明任何事物的成长,第一需要空间,第二点需要时间。而现在的孩子从一出生就在“爱”的旗帜下,让五花八门填鸭式的传授所包围。稍一长大,繁杂的作业束缚身心的成长,频繁的考试消磨着他们对生活的热情。从人类历史看,孩子从小无闲的人生路径是:天天学习,日渐滋息;每日督学,学力凋耗;凋耗既甚,生不愿学;强而学之,学而生怨;怨气充塞,心生离叛,这与《贞观》中所言种树之理有何不同?孩子的学力无形中被学习耗掉了。
谁都知道,教育是一个长期且化社会的事业,可我们当下的教育却做着天底下最短视的工程。教育说到底是培养忠诚、发展人性,获得人生自信的过程。可我们的教育正在一种“学习的虐爱”中,使学生收获自信的渠道越来越窄。在学校,每次考试都与老师的喜怒相关;在家里,每次分数都与家长的态度相联。为了分数,老师、家长、社会无止尽的侵占孩子的时间,各类补习班都属“小菜”,因为因分数而受到责骂甚至大打出手的孩子越来越多。关键问题是: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孩子的自尊心更是脆弱,当大人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时对其心灵的影响将是恶劣且深刻的,它很有可能使孩子形成自卑、忧郁、孤僻的性格,不善自我选择。
信息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学生成批的进入网吧,说明我们教育理念的变化滞后于时代,像现在老师明显感到学生难教,家长明显感到孩子难管,甚至束手无策。我们一些学校不是顺应时代大潮却反其道而行之,“创新”出了一种封闭式教育管理模式,这种具有军事化色彩的管理方式一下子博得了许多赞同。请问:军事化管束是教育吗?这种脱离少年儿童身心成长规律的“强化管理”,日后一定会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加剧,而彻底失败。
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怎样使学生学会辨别生活中的善恶并平衡它,这是人生建立自信把握人生方向的全部,也是教育的全部。想用“封闭”隔开社会进步因素的挑战,这样做是不是太天真了,这样做只会把一个个学校变成社会的“孤岛”……
人是感情的动物。谁缺少了感情融通能力,谁的生活终身都会受到困扰,因为这不是用知识与金钱能够解决的问题。学生阶段,正是情感发展的敏感期,此时最需要他人的滋养。从发展角度讲,各类学校都应把学生的德育、美育、心理及体育放到一个非常重要位置以利于学生的健康。实际上,现在的学生好似被当作一件私利物品,被动的转碾于各类学习,起早贪黑。每天除了作业与考试外,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越来越苛刻,这样,他们所得到的人文教育、审美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人际交往教育和体育教育必然是空泛的,难以经起社会践实的检验。现在,学生厌学、青少年犯罪、民族情感淡薄等问题日益严重,明显对现行教育的政治滞后性提出了质疑,我们教学一贯高举数学、语文、英语……但创世的前提是忠诚、意志、仁慈。我们一说抓学生思想就是开队会;一说防止学生进网吧就搞宣誓签名,这种广泛的表面文章,让多少等待援助的心灵渐渐失去了希望。
多年来,我们培养了不少“分数动物”的孩子,他们在生活兴趣,心理意志,人伦道德方面都有缺陷,一旦失去了分数的支持,其心灵就像一片荒芜的原野,面对困难他们不去网吧寻找自己的心灵归属还能去哪?去网吧,说明孩子还有一定的自我意识,更可怕的是还有一些学业不成缺少声息的孩子,他们日后的心理健康状态真让人担心。因为教育不像工业生产一个错误的抉择能在短期内看到结果,而教育的失误会在一个漫长时期被掩盖,当其“发作”时至少会影响二代人。例如,六十年代文化革命时期大批没有得到正常教育的青年人,他们正成为改革途中最困难最贫穷的巨大群体,而现在这个群体又是超级应试教育的主要买单者,他们希望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没能实现的希望,他们大多只能为社会促生出缺少心理健康能力的新群落外,不会留下太多的东西。
文中还说:“11月8日,记者采访了阿左旗文化体育局负责管理网吧事务的一位工作人员。据她讲,阿左旗有近50家网吧,直接管理者却真有一人。如此看来,对网吧管理松懈也就在所难免。另据了解,公安部门和文化部门在网吧、录像厅管理方面存在一些职能交叉的问题,出现谁都能管但谁都不愿管的现象。”这里,问题非常明显,表面看是管理人员少与管理不到位,但本质上是职能交叉职责瘫痪的政治问题,也就是公器私为的不作为行为,需要政府多加研究,尽快改进。
面对素质教育下越发严重的应试教育,使得教育在一些方面离开了教育本身,因为基础教育精英化的实质是把教育变成一小部分人名利的角斗场。实际上,早在20世纪70年代朱利和瑞斯就指出,天才儿童是指具有中等以上智力、较高责任心和较高创造力三方面特征的儿童。美国专家自20年代起,对1528名智力超常(这些人平均智商高达151)的儿童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追踪研究,其中一部分人成就很大,另一部分人成绩平平。分析这两部分人之间的特征发现,他们在坚毅、自信、谨慎、好胜四方面,成就大的那部分人明显超出成绩平平者,有力地证明了非智力因素决定社会生活的成功。
纵观人类社会,小时候学业不好最后登上科学文化之巅者有:富尔顿、瓦特、休漠、爱迪生、亨特、达尔文、牛顿、爱因斯坦等,而中国学生一直在国际奥林匹克各类学科竞责中创造金牌的神话、分数的神话,但却无人摘取过科学的王冠,这些金牌和高数能把中国教育引向康庄大道吗?
不能,决对不能!
因为世界对教育有一个无言的评价法则,若在29年内不能产生诺贝尔科学奖,其教育体系则是失败的。如果再依当代最伟大的心理学家詹姆斯教授“应试教育是培养白痴的教育”之说,那我们很有必要对那些金牌与分数背后的教育功效,作一个理性的思考。
学校是按一定理念传递知识的相对封闭的组织。当社会处于稳定状态,学校所获得的知识适应解决未来的挑战,学校可以保持其封闭保守的组织状态。然而,当今世界已不稳定,全球化、人口膨胀和生态危机三股强力,正使全球政经领域发生着大变,世界将重新经历一场范示切换。此时,中国从一个农业国一跃进入信息化,我们的现代化还远未建立,后现代网络版又向我们涌来,欧美走了三百年的路需要我们一代人来完成。此时,中国作为一个独立的东方文化体系,许多原有的东西不断遭到挑战,像学校在短时期内出现那么多厌学的学生,正说明我们稳定的教学机制不再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世界教育已从过去的宏观时代,进入到现在的微观时代,也就是个性心理时代,眼下的中国教育还远未跟上,我们必须寻求教育创新之路,虽然局面难堪但这是生活的法则。
面对家长的“控诉书”,我内心跌宕,网络这一新型生活工具,已要求我们必须重新组织我们的资源,像过去那种“棍棒下面出孝子”、“树大自然直”的教育思维肯定不行了,以后的社会将进入到一个繁忙、浮躁、善恶并存的激烈时段,大家谁的心灵都缺少依靠,此时若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单凭学校想让孩子顺利成长,那无异是枯木雕花。当下,国家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就是对未来社会的一种战略抉择,要想救孩子首先家长地学会自救,大人们很有必要多离开酒场赌场,而进入书场。
任何时代,教育的理念都应超越时代而发展。我们千人一面的教育现状还未有办法改变,现在又突然增加了这么多厌学的学生,说实话,每个厌学的孩子都是未来生活的“社会炸弹”。而此时国家以步入wto的阵地,这意味着中国二十多年后将要全面融入全球化。纵观古今,国家之争就是市场之争,市场之争就是人才之争,人才之争就是创新教育之争。
现在,中国开始实施新课程标准,虽然它为创新教育迎来了契机,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教育理念的切换,将是一个艰苦、持久、反复的过程,需要坚强的意志与智慧。愿本轮新课标教育改革,能像1820年美国追赶英国,1950年日本追赶美国,1980年韩国追赶西欧一样,通过创新教育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那天,看着我发表的文章,脑子里不断出现孩子们参加完“青少年远离网吧“签名活动后反身就进了网吧的场景,这样,如果说上面我写的文章是对网吧现象无聊的感慨,那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大概判断,那对现实生活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来十年,网络崔生的新型娱乐方式给教育提出的挑战将空前巨大甚至更快;——网络资本的发展会把隔绝的穷乡僻壤与中心城市迅速连成一片并形成共同的教育期盼。如果这个判断趋势是正确的那其内含向我们表明:第一,网络资本会以无法想象的速度改造社会经济关系,过去千百年建立起来的东西,很可能在十年内受到挑战。例如,当下城市与乡村一下子同时出现一批孩子进网吧的情况,这说明社会信息的传播速度与广度会得到巨大的推动,学生昔日在定点、封闭中接受教育的范式将会被打破。第二、网络资本向社会如此快速的迁移,它表明资本将会战胜一切闭关自守为它设置的障碍,寻得最有利的雇主及最廉价的消费者。第三,网络对学生未来的影响将是彻底的,所有高筑室墙紧闭校门的阻隔都是暂时的,而它的代价则是让网络资源对学生整个人生的影响变得更大,因为网络是人类划时代的新型生活资本。
以上这些对社会发展趋势判断会应验吗,如果是那样,学生的教育生活必须地多与社会实践结合,不然难以抵御社会野火之危。十二月,是王喜乐一段艰难的日子,作业频繁受罚,一切跌跌撞撞。在这种情况下,王喜乐的训练时间从十分钟逐渐延伸到四十分钟,冬天的寒风对他越来越不算什么了,到了期终考试他语文考了九十一分,数学考了八十八分,学习开始又有了起色。说实话,王喜乐的这点进步,完全是他通过一学期一点一点熬出来的。
本书来自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