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值得一试A(1/2)
第二十八章 庐山师遇
一三一.弥天大雾里
一三二.不有哲人,风迹谁存
一三三.圆成的圆,梦境的梦
一三四.顿渐渊源
一三五.法无顿渐,顿渐在人
一三六.达佛之境,即是成佛
一三七.渐信顿悟,随类所益
一三八.是学在思不在坐
一三九.亦是神通乎
一四o.这又怎样呢
一四一.谁又能谁又是生死自主
一四二.那一个坐字
一四三.师父,弟子记下了
一三一.弥天大雾里
如画的韶州丹霞卷轴多日;
洗髓的岭南鸟鸣留在了天际;
赣江流域忙碌的田野,宁静的村庄,繁华的城镇,虽是交替往复,仍也处处有新……
但两个来月的时间里,一路目之所及,却总是金黄菜花作衬的海棠依旧红,彩云垂地的夭桃色正艳,那曼妙的春光在人北上的途中似乎已然如滞,仿佛决定住凝……
季春的一个清晨,已是身在匡庐山峦的慧能回身下望,只见鄱阳湖面水雾麇集鼎沸,云蒸云腾,那奔涌恣肆的烈烈之情,排山吞天的勃勃之状,还真引人内里感触随之翻卷,随之漫溢……
百年蜉蝣,生命逆旅;四大集合,刹那分散。那花讯般明丽的美好时光虽如雾如云,但在人亦是倜傥不羁,更挥斥八极的吧!或也正因为这一纵即逝的绚烂光华,使人对生命的美好更多了执着的迷恋~~
有了,期望住下;
仿佛住下了,又切切长久;
似乎长久了,更祈求永恒……
眼前这浩浩春光之住,奔涌雾云之势,与人对生命美好绝对的渴仰,还真有些较之失色更相形见拙了吧?
不是吗!那八千岁为春的寿木,在一化万化以游无穷的庄子眼里,也只时光一瞬,当然百年尘世那些可笑可叹的闹腾,那点儿可怜可悲的自是,便难入心入怀了。此阔大高远胸襟之中,人蜉蝣之生命,过隙之光阴,即刻九天俯临,当下悠悠岁月……
而以不生不死为生命究竟的佛陀,把大千世界无穷轮回中人那电光石火般的当下,更视为生命自我超拔唯一的借凭。认定若不生而为人,哪怕万古历劫,也注定无缘常灭寂光之妙境,即便有福意之所遂成仙升天了,但于生命绝对的完满自在,不仅毫不相涉,更亦过眼雾云……
~~怎么是过眼雾云呢?
一时浓雾涌来,不仅没了山峦,没了蓝天,没了一切声音和色彩,也没了眼下向前的明明路径……雾云不去,你脚下的迷惑迷失,周遭的障目障心,便是你的际遇,更是你的光阴,那九天高远,三界无垠更生命妙境,全都失之一片混沌,人因此难出实实裹挟,重重围困……
~~或真就是过眼雾云吧!
一时浑沌之中,你识透了,站住了,更步步不停,也许旋踵须臾,也许时间早迟,明丽的阳光定倾泄而来,团团雾云必奔突而去,那光影交错,众鸟欢鸣的仪礼之中,不仅如画山色,高远蓝天必定一一再呈,且天清地朗里人的所盼所期所享将更为美妙,更遂一心……
~~“霄雾尘集,则万象隐形,流光回照,则众山倒影,开合之际,状有灵焉……”
寂静山峦中,弥天大雾里,高处突然传来人的纵情之诵,那字那词,那句那意,似乎亦关云集雾散,心境舒卷…… 慧能一愣之后,便为其瑰丽之辞,玄远之境深深吸引!
于是侧耳细听……
于是快步山岭!
一三二.不有哲人,风迹谁存
转过山弯,眼前是一片种满时令蔬菜的开阔之地,除一中年和尚于云来雾去里正凝神山下之外,四周寂无一人。片刻迟疑,慧能便上前施礼:
“打扰了,请问方才是师父在高诵美文吗?”
和尚回头愣了一下:“一时情不自禁,让施主见笑了。”
“请教师父,何人文章,如此美妙?”
“回施主,此乃东晋慧远大师等《游石门诗序》。”
“请教师父,可是结莲社誓愿来世同生西天净土的高僧慧远?”慧能一下忆起志略兄给讲陶诗时带出的庐山故事了。
“施主知道慧远大师?”和尚闻之,好像一下对慧能产生了兴趣。
“师父,我有个请求,不知合适不合适?”慧能心在美文,一时答非所问。
“施主请讲。”
“刚才师父所诵文章长吗?”
“不长,也就六百来字吧。”
“师父,我识字不多,不能捧卷,刚才听得有些不太完整,师父能为再诵一遍吗?我实在太喜欢了!”
和尚听了,心里觉得有点儿奇怪,想了想笑笑:“一遍施主就能记下?”
“大差不差吧,师父。”慧能亦是笑笑。
“施主如记不下来怎么说?”和尚显然有点儿不太相信。
“听任师父责罚。”见和尚并无拒绝之意,慧能的回答更是毫不犹豫。
“就帮把地浇上一遍,施主你看如何?”和尚盯着慧能,不知心里在打什么主意。
“一言为定,师父。”慧能边说边解身上的包袱,似在表示说话算数。
“既然这样,贫僧索兴把《游石门诗》也一并给施主诵一诵?”
“那更多谢师父了。”
“施主听好了:‘超兴非有本……’。”
片刻功夫,六百来字就诵完了,当慧能一字不落接着回诵之后,和尚早已瞪大了眼睛:“施主好记性!施主是南边人吧?”
“师父,我是岭南新州人。”
“万水千山,施主是路过还是……”
“师父,是路过,亦专为庐山而来。”
“石门之美,只庐山一隅,虽万水千山,施主亦是有值!”和尚以为慧能是奔庐山风光而来。
“‘不有哲人,风迹谁存?’师父,此行我更为庐山道生大师‘顿悟成佛’求教而来,还望师父给与指点。”
能记忆如此深刻美妙诗文且因枨触高诵者,定非泛泛僧人,于是慧能也就直言不讳了。
“更为道生大师‘顿悟成佛’而来?”
和尚闻之,一时更为惊异……
一三三.圆成的圆,梦境的梦
~~人如此年轻,又自谓识字不多不能捧卷且好像还不是出家之人,如何知晓道生大师首创之要还万水千山来故地求教?和尚望着慧能,不但惊异,更是满心疑问……
想自己出身高门大姓,七岁因笃信佛法的母亲病中一梦,便依依不舍将自己送入了寂寂空门。三十年来,遍览三藏,坐禅也小有成就,且早为西堂之首,也算有圆母亲之梦了。但随着入佛的深入,不知怎的,自己对那生死解脱,涅槃自在及人皆能佛更顿悟成佛之梦,反倒是越来越感到有些空落了呢~~
一代宗师慧远,虽是精通般若,但年愈古稀,却创白莲社誓愿来世转生西天…… 道生大师虽谓人人皆可‘顿悟成佛’,但又不废十地渐次修行…… 自己把其中的困惑说与前辈和同门,人不是深为诧异就是疑为异端;讲之僧众,更是惊骇目光或一脸茫然…… 与其昏昏,使人昭昭,于是坚辞西首,请为行单菜头,只为于中潜心修习反省究竟,不意这南来的年轻施主,竟是同趣……
~~“是的,师父,弟子更为道生大师‘顿悟成佛’而来!”
和尚回问的语气眼神更一时的怔愣,叫慧能于中似乎敏感到了点儿什么,于是稍稍迟疑之后,回答更是清晰肯定。
“请问善知识怎么称呼?”和尚心里,这时对慧能已是另眼相看了。
“弟子姓卢,名慧能。”
“慧能…… 好名字!”
“请教师父法号?”
“贫僧圆梦,圆成的圆,梦境的梦。”和尚双手合十。
别样的法号,别样的解释,更叫慧能觉着眼前和尚可能还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了:“圆梦师父来园子的时间不长吧?”慧能早见新栽的菜苗用的竞是浓浓的粪水,于是一下找到了与之拉话的方便。
“善知识如何得知?”这一问又叫和尚觉得有点儿奇怪了。
“师父,新栽菜苗,只能用清水或薄肥水,不然容易烧根的。师父这样虽也能活,但会影响生发的。”
“顿渐渐顿,看来什么都有一个过程,什么都有待准备的充分,道生大师或是有道理的呀!”和尚听了,似乎有悟而喃喃自语。
“师父说什么?”慧能当然听得有些似懂非懂了。
“善知识,你说对了,前几日贫僧还是东林西首呢,看来做菜头也是要有学问的!”
圆梦之言,此时显然已是有所刻意了。
“师父,就近有水塘吗?”
慧能闻之,一下拿定了主意。
“有,那边有个泉眼。”
和尚指了指屋子的旁边,似乎一切心知肚明。
“这土不太肥,一挑大半桶粪水为好,师父,屋子那边还有粪捅的吧?”
对寺院的菜园子,慧能当然是熟悉的了。
“有倒是有,怎么好劳烦善知识呢?”
圆梦不知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还是想给人给己都有一个方便的理由。
“师父惠施佛法,弟子略尽本分,应是弟子劳烦师父了。”
“看来,善知识还是位园圃行家,这里就拜托了。时辰已是不早,贫僧去生火做饭怎样?”……
~~不意遇师,运气太好了!慧能心里清楚,这东林西首不但愿与指教,且已没把当外人了。
一三四.顿渐渊源
饭前饭间,不待圆梦开口,慧能便主动将自己所来所去作了扼要告诉……?
怪不得呢!门外对坐之后,圆梦又问了一些相关的问题,那想说能说,心里已是大致有底了……
季春时节,高高山上午时的阳光格外明丽,一派醉人的暖暖之中,倾巢的蜜蜂于眼前桃花正盛、梨花方艳的馨香不失时机的恣情肆意;而清晨兴奋难抑的那些鸟儿们,此刻却不知忘情何处了,像是刻意在给春阳之下的新翠伸枝展叶以更充分的自在,更专致的用心……
天地多情,万物承意,慧能和圆梦此时面对这迷人醉心的春光春色视而不见,心心念念却执着一些艰涩枯燥的议题在绞脑汁,假若周遭有灵看着想着他们,会不会有一种怪怪的感觉,且还会不会因此而有所发问呢?
天地如此深情敞开了怀抱,人那丰饶敏感之心,此中不为忘我陶醉,忘我沉浸,这究竟是有负刹那生命的美美时光,还是这类功课之时之中更之后,人反会于天地之美别具只眼,于生命之贵更解其义......
就说有佛吧,是不是也只千年之远,万里之遥的他乡异国之事,其与我们九州何干,谁又见过了什么呢?
若说无佛吧,这千年之远,万里之遥的佛陀更佛法,却又是那么真真切切的影响甚至决定着世人的生活及生命!
这究竟是佛千年之远,万里之遥生生闯进了人们的生活生命,还是佛本来就是人生活生命的至关要紧且生活生命的本身呢……
此中此时,慧能轻声相问了:“圆梦师父,道生大师‘顿悟成佛’里佛为何佛,人又如何着落,望师父教我?”
“不知善知识对顿悟成佛的渊源是否有所了解?”圆梦和尚却是反问。
“圆梦师父,于顿于渐,除闻阿含不时有点儿意会之外,还真一无所知。”
“但愿贫僧能为善知识说个大概。”圆梦和尚目光杳渺,思绪显然已在千年之远,万里之遥了:
“佛陀创教之前,古印度普遍信仰的婆罗门教这样认为,其社会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是从宇宙至高之神大梵天的口、肩、腹和足分别降生世间的,因此人的高低贵贱,不仅生来就截然有别,且死后的去路,也有根本的不同。
四姓之中,只前三族能再生人世,故称再生族;首陀罗出生卑贱,只一世而已,不能复生,故谓一世族。但人再生,也非自然而然,更非一律平等。专司祭祀职能的婆罗门所出高贵,因此不用修行,只须死前诵经,即能与大梵天合一归元,此再生之道,便谓顿悟法。而刹帝利和吠舍族人,一生除必须祭祀诵经之外,还得苦练禅修,才可不断接近并终归梵天,此谓渐证法。这种与大梵天合一再生之顿渐,贫僧以为,或就是修佛成佛顿渐的渊源吧?”
“原来木有本,水有源呐!”
听了此说,慧能对某些问题已似有会意了。
“梵生万物,人亦梵出,其所谓顿渐,也只保再生而已,那高低贵贱及成仙升天等等,全在人的修行,于此水土生长起来的佛法,自然而然就有顿悟渐修于人成就的润浸了吧?”
圆梦和尚进一步为慧能诠释其义。
“人之归梵,唯求来生,而人修佛成佛,却在解脱生死,自在生命。师父,那顿那渐,或更在于佛本义理解的不同吧?”
~~那顿那渐,更在于佛本义理解的不同!
圆梦闻之,不仅大为惊喜,且更觉欣慰~~这不正是自己不得他人理解的关键之义吗?想不到这南来的年轻求法者不但与自己多年的思索不谋而合,且还更为直接,与之展开“顿悟成佛”之论,谁师谁……
~~“首座师父……”这时,一年轻和尚背着背蔸,远远大声招呼。
“是来摘莱的,顺便也送些日用。”圆梦告诉慧能。
“师父,我去帮忙吧?”慧能说到。
“行,我们一块儿去,早点儿弄完好安心聊。”……
一三五.法无顿渐,顿渐在人
“善知识……”
“师父,叫我慧能吧。”
“行,那就叫你慧能。”收拾妥当刚一坐下,圆梦和尚便对慧能展开了话题:“慧能哪,你好像说过人给读过四阿含的吧?”
“是过了一遍,师父。”
“好像你还说听闻之中,于顿于渐不时有些意会,现在还有没有印象?”
“师父,不但有印象,且受师父刚才顿渐渊源之启,现在更有回味了。”
“说来听听!”
“师父,佛祖当年面对修行想一蹴而就者,不是告诫:‘不勤修习随顺成就,而欲令得漏尽解脱,无有是处。’就是复言自己在三大阿僧祗劫过程之中,唯由‘精勤自护’,‘不放逸故’,才渐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于那些颖悟之人,则谓只要对大千世界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实相深入观察,即‘知一切法不可得’。‘如是精进住故’,‘便得空三昧,已得空三昧,便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且时人一闻佛法,便当下有证菩提者,不计其数。师父,弟子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法无顿渐,顿渐在人,一切只因人而异?”
~~法无顿渐,顿渐在人,一切只因人而异!
圆梦听了,心里又是一惊之中,更是决计要尽全部心力来成就这个异常颖悟的求法者了,于是想了想便有所展开了:
“说得好,但贫僧以为,你刚才所言一切更在于佛本义的理解,或才是问题的关键吧?因为教下普遍认为,佛乃万劫万修终极的一种果位,因此人之成佛,须经三大阿僧祗劫并历十位、十行、十回向、十地等等才可渐近渐达。
这情形到了东晋,一代高僧支道林却是于中提出,人渐修至修道位第七地时,便可顿悟无生法忍,使人的生命到达一个脱胎换骨的境界,之后若继续努力,就能成就佛的果位,其说便是人谓的小顿悟。此顿悟之说,已是在强调于佛本义的理解了。因为这一思想的旨趣,已如中阿含罗摩经中所意人之成佛,是在其走上了一条趣智、趣觉、趣涅槃的修习正途。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