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子曰书言B(2/2)
“所以,诸位施主,人修天升天,修人生人,修福得福,为恶必坠地狱,受罚畜生,一切的一切,全在人的一心。所谓最为难得,最为珍贵,就在人今生不管际遇如何,因此都有了一个能按自己意愿去改变命运的千载良机,诸位施主想想,生人是不是最为难得最为珍贵。而这一切在己由己的三世因缘果报,是不是我们百年人生的最好慰藉,社会因此如意的最大希冀?”
“果真如此,当然是人生大慰和世间希望所在了,但师父所言,是已既定了生有轮回更因缘果报,可谁知自己的前世来生,谁又能证明这就是因缘果报呢?”
诘者究问之中,似乎有点不好意思了。
和尚听了,有些无可奈何的笑笑,然后诚恳以言:“施主所论,确非三言两语可以理出个头绪,但贫僧要说的是,佛法亦是一法,其于社会人生的相关问题,就是这么认为的。而此中的识见,于世道人心不仅独具慧眼,是不是其功其德,于世间的美好更是无可争辩的呢?”
“也是。’
那人想了想,似乎有所认可了。
“贫僧也想回问施主,”和尚见之,趁热打铁:“其一,这世上是不是害人者往往易为人害,悭吝者往往易招人怨,而乐善好施的人往往有难有事之时,是不是更易得人真心相助,这可不可以说就是现世的因缘果报?
其二,人乐善好施或人所不齿,是不是更多只能从这个人本身去寻求原因,这是不是亦可以说,人生来就是这么一个人?
请施主想想,若是以此而推,谓人有前世来生,且由因缘果报,是不是还真非妄言妄语?”
“有点儿道理呀!”……?
众人听了,纷纷称是之中,和尚又紧接大声:
“诸位施主,假如没有三世轮回的恶趣,果报不爽的天理,这世上的恶人恶行,就会更加恃无忌惮,好人善人,或更难安身立命的吧?诸位施主想想,那人期人畏的三世因缘果报,是不是我们这苦难人生的最好慰藉,我们世间太多不如人意的最大希冀?”
和尚讲到这里,众人无不拍手称快,并纷纷掏钱购买善因石子,和尚忙碌之中又高声吆喝了:
“种善因善,人为法本!三世因缘,一切在人由人……”
三十七.贫僧也回问善知识
心为法本,一切在人由人……
听到这里,慧能心里一动~~ 道以天地为炉为冶,人于其中万般无奈,而佛法却将人的命运及世之前途归之一己,归之人心……
~~“师父,我有不明,恳请指教?”
此刻,一书生模样的年轻人大声打断了和尚的吆喝,场面顿时又安静了下来。
和尚把手里的铜钱和石子放到了地上抬头起身:“善知识请讲。”
“经言:‘一切众生所作业,纵经百劫亦不亡,因缘和合于一时,果报随应自当受’;又谓:‘千劫所作,极重罪业,如能至心一忏悔者,如是重罪,悉皆灭尽’。
请教师父,我们是信果报不爽呢,还是信作恶尽管作恶,只要事后一念悔意,便可心安,更不受报应?
再请教师父,此是业果铁定呢,还是因缘果报虚妄?此是为好人善人传播福音呢,还是在为作恶解脱大开方便之门?”
“问得好!”和尚听了,带头叫好,然后紧盯书生:“贫僧也回问善知识,人悔过的那个心,是不是亦从前作恶的那个心,更而今为善的那个心?”
书生一想,世间为善作恶及悔过,不同之人或同一人者,的确都在人的一心一念,于是点头称是。
“贫僧再问善知识,这世上无数的小恶,是否都是人不经意所为?这世上如果没有小恶不经意的参与,放纵,甚至将一己责任一推了之,又会有多少大恶能够发生,能够造成?这些小恶大恶于恶而言,其恶又有何异?”
书生想了想,恶之势力,恶之军队等等等等,其恶所作所为,的确相生相成。如从恶果而言,那恶之性质还真不好区分,于是也只好称是。
“贫僧还问善知识,人的智慧、性情、欲求、际遇等等等等千差万别且因缘复杂,因此这人心世道大恶小恶更因因果果,果果因因又谁能于之完全理得清,分得明?”
书生似乎有点被问懵了,于是有些迷惑的说到:“请师父为之开示?”
“善知识,贫僧以为,对复杂的世道人心,佛法持别强调善恶必报,万劫不亡,不但是对大恶小恶,主恶从恶一切恶的共同震慑,更是在提醒众生,大恶小恶都是恶,只要是恶,必将有报,从而彰显做人都应当承担起自己那份于世道人心的责任,这是不是阻止并减少世间大恶小恶最深且最为实际的用心?”
书生听到这里,似乎于之恍然,而和尚却是紧接:
“善知识冰鉴,大恶多有大恶更为复杂的因缘,面对已生之大恶,除给人悔过自新的机会,使其恶之大力能转化为非常的善因之外,请问这世上还有没有比这更为实际的根本改变及拯救的办法?”
书生想了想不无感慨:“于恶除了自担其果,自受其报外,再给自我赎罪的机会,或许还真就是减少罪恶,增加善行最好的出路了!”
“善知识说得是,常言道,浪子回头金不换,不换的是他那个回头的醒悟之心更改过为善的意志和力量吧?因为人为恶为善,都在一心,只要心念一转,其弃恶之明,是不是比常人来得更为澄澈;那为善之力,是不是比常人来得更为强大更为坚轫?此之为善,当然便是一切重罪有除的非常因缘了。对此恶之忏悔,佛法可不可以,应不应该为其解脱大开方便之门?”
和尚说到这里,书生已是心服口服,众人更是连连叫好,因此和尚又趁风使帆,朗声高言:
“诸位施主,因缘生法,善恶报应不爽;业力相随,福祸自作自当。于恶一念回头,虽可有除重罪,但为人应当自心作主,不以恶小而为之、从之、纵之;不以善微而弃之、轻之、漫之……”
~~“和尚,果报自有定数,因缘岂可买卖?”
不知什么时候,也不知从哪儿来的一游方僧人这时挤在了人前,突然发难!
三十八.似曾相识,恍若隔世
因缘生法,果报当然有其定数,而世事之中,因缘是不是可以买卖,或有别论…… 但世间出世间,法法所生所成,又哪一法离得开人现实的权衡更主观志意的抉择呢?年轻的俗讲和尚一看诘者乃同道中人,便针锋相对了:
“佛法即世法,买卖亦因缘!”
“因缘善恶,无有止尽;报应不爽,永在轮回。和尚,请问你这实相如何买卖?”
看来,年纪稍长的游方僧人方才所言只是一个由头,此问的着落,才是其真正意兴所在。
“和尚如何买,贫僧就如何卖?”
不知为何,俗讲和尚见问买卖诸法实相,精神一下陡来。而游方僧人闻之也不言语,上前一步用脚将地上所有石子铜钱更枯枝败叶悉皆横扫,且于众人一片惊愕之中直面俗讲和尚:“善恶本无,果报何有?”
俗讲和尚见之先是一愣,闻问却旋即两眼放光了:“究竟轮回,心灭心生!”
“心生亦如梦如幻?”游方僧人进一步追问。
“妙处却有自在因缘!”俗讲和尚理直气壮。
“因缘或成病,自在何处寻?”
游方僧人究底刨根了。
“无住生真心,逍遥度此生。”
俗讲和尚亦坦诚示人。
“‘诸法因缘生,我说此因缘。’”
相论至此,游方僧人似遇知音,那语气一转之中,反为对方圆成所论了。而俗讲和尚更是心领神会,于此识见亦是由衷赞叹: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
说时迟,那时快,游方僧人再前一步,紧紧捉住俗讲和尚双手目不转睛:“‘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
俗讲和尚更是喜形于色,激动不已:“‘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
话音刚落,俩人一起仰天纵声大笑,有如故交久别重逢,更似新知相识恨晚,于是边说边笑相携离开人群飘然而去……
俩比丘早不见了踪影,众人这才如梦方醒,有的摇头笑骂:这两个疯和尚;有的回过神来,手疾眼快去拾地上的铜钱;有的怅然若失,立在原处,久久不愿离去……而慧能望着和尚消失的方向,神情更是有些迷离,因为此情此境,似曾相识,恍若隔世……
本书来自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