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挟铜钲束(2/2)
人各有所长,周忠颇有才具野心,经此一遭后,若是聪明,自然就会拾起《管子》来看,这并不需要荀攸刻意提醒。荀攸只是有些感慨皇帝对《管子》经济之道的重视,略一定神,方才状若无意的说起另一桩事:“午后,周氏亲族就要到长安了。”
“嗯,周瑜,周公瑾。”皇帝说道,眉宇间隐隐流露出一丝期待:“刘艾、田畴、郭嘉三人联袂上呈的封事我已看了,称此人只身入城,说服孙策等人退出汝南,并奉表称罪——只惜这表不能明示中外。此外,孙策也是因战不利而退,非周瑜口舌之功,这些在报捷的表奏上都要写清楚。”
皇帝说出这话,等于是同意了郭嘉等人擅自做主的谋划,这让荀攸心里不免松了一口气,接着说道:“退敌之功彼不可得,这献玺之功,窃以为朝廷不可亏待于彼,以免寒了以后东来长安的士子之心。”
“那该如何说?”皇帝随口问道,他知道荀攸想抬举周氏,自己也乐得给他一个机会。
“陛下。”荀攸躬身道:“传国玺失于雒阳,又得于雒阳,不正应‘天命所归’四字么?”
传国玺的事情为人所知的并不多,荀攸这是有意要为孙氏掩盖了,从大局上想,也确实该如此,不然无法解释周瑜如何得到玉玺、孙氏据有玉玺何不呈交朝廷乃至袁术的原因。从另一个层面来讲,知道这段隐秘的并不少,朱儁、刘艾等等,虽然现在为了大局都缄口不言,为孙氏掩盖下来了,以后未必不是一个把柄。
皇帝点点头,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有派系,山头是无法禁绝的。只要不是内耗形式的勾心斗角、拉帮结派,他都没有主动去一杆子打翻的必要:“周尚倒好安排,并州定襄郡多年未有太守,此番可以让他去赴任。至于周瑜,立下这么多功劳,年纪轻轻,朝廷又当如何封赏?”
赵温会意,也不说话,拿眼看向荀攸,似乎在期待对方能提出一个好去处。
荀攸摇了摇头:“选贤任能,皆在于陛下,臣岂敢擅专?”
赵温笑了,不以为然的说道:“荀君乃朝廷理政之臣,为陛下划策良多,深荷宠渥,岂能因此避嫌?”
荀攸仍是笑笑,把头低了下去,做出一番沉默的姿态。
皇帝看了一出把戏,这才从容说道:“我本意是想让其入秘书监,可他今岁已然十八,同龄的傅干、杨修等人明年都要任官授职,此时再让他入内,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秘书监设立的初衷就是选拔与皇帝适龄的童子为郎,在皇帝身边陪伴读书。周瑜大皇帝五岁,已经成年,皇帝从年龄上阻绝了他入秘书监的通途,这让荀攸有些意外。
赵温顺势建议道:“谨诺,既如此,不如由臣下举其为茂才,辟为属下掾吏?”
“你这是借机邀才啊!”皇帝笑说道:“举茂才可以,掾吏就不必了,他的去路我已想好了,就拜他为殿前羽林郎,与孟达、张绣等人在御前共事。”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