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下)李正卿趁乱入凉(1/2)
();
李宣起初听到张飞破锣般的嗓音真有一种想要冲出去狂扁这家伙的冲动,而后听到五原有个文人来找自己,不免有些好奇,悄悄起身穿扮好衣裳,轻轻地推开房门,走了出去。
张飞一见李宣出来,张嘴正要说话,李宣忙做了个噤声的动作,然后指了指屋子,好在张飞还不是太笨,马上就理解了李宣的意思,脖子一缩,讪讪地走出了院子。
李宣回头有些眷恋地望了一眼屋子,转身走出院子。
院门口一位身着儒衫的中年文士,正背着双手,对荀彧品鉴这朔方城与五原城的不同,而荀彧明显的一副躬身聆听教诲的姿态。这更加让李宣奇怪,这到底是什么人,能让荀彧如此卑躬屈膝。
几步走到院门口的二人身边,脚步铿锵有力,不免惊动了正在说话的二人,二人回头看过来,荀彧忙向李宣施礼,却发现李宣竟然惊喜不已的对着中年文士躬身施礼。
“晚辈见过蔡大人,不知大人亲至,未曾远迎,失礼之处,还望大人见谅!”一番文绉绉的话让在场的几个李宣的下属恶寒不已。
此人正是名满大汉的蔡邕蔡大人,不过此时已经不是什么大人了,而是一名刚刚被释放的囚徒,讽刺吧,大汉就是这样,昨天你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官,今天你就有可能成了囚犯,只要你在士人和宦官之间站了哪一队,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一点都不稀奇。
这蔡邕的遭遇应该就从光和元年,也就是公元178年开始,当时,常常发生一些妖异的事情,于是皇上刘宏就询问臣子们,结果谁也不敢说什么,皇上刘宏见蔡邕似乎欲言又止,便将他单独留下,对他说:“近来灾异变故的发生,不知是什么罪咎引起的。朝廷焦急,朕心里也害怕。访问群公卿士,想听到一些忠言,他们都守口如瓶,不肯尽心。因为你经学功底深厚,所以朕特地问你,你应该阐明得失,指出为政的要点,不要唯唯否否,或者怀疑恐惧。全按经述对答,为了保密,要用皂囊封上。”
蔡邕于是将自己的想法写好,装在一个布袋里,用皂囊封好上奏给了皇上。
刘宏打开来一看,里面写着:妇人、宦官干预政事,是怪异发生的原因之一。奏疏中还弹劾太尉张颢、光禄勋玮璋、长水校尉赵玹、屯骑校尉盖升等人贪赃枉法,又举荐廷尉郭禧、前任太尉桥玄,认为可以向他们咨议朝政。
刘宏不禁叹口气,丢下布袋离开了书房。不料被收拾案牍的曹节看到了蔡邕的奏疏,悄悄地告诉了奏疏中提到的所有人,这些人怎么能不痛恨蔡邕呢?于是一个打击报复蔡邕的计划应运而生。经过一段时间不短的周详而毫无根据的诬陷,蔡邕被贬到了五原。
可是蔡邕是一位学者型人才,他并没有因为皇上对他的惩罚而忘记了自己的本职,他毅然上书所著的十意,分别首目,附在书尾。皇上刘宏爱怜蔡邕的才高,赦免蔡邕,准许他返回原籍。
此次蔡邕本是要离开五原回乡的,却听说桥玄来到了不远处的朔方郡,更是听说了李宣成亲的事,便来到这边道贺,顺便探望老友。
李宣能在这里见到蔡邕也的确是觉得很亲切,无论如何也要留他住下。蔡邕推脱不得,只得让人通知他的家人一并赶来朔方与他会合之后,再回乡。
于是这几天,李宣便常与蔡邕见面,一来是因为对这位中国古代的大文豪的敬仰,二来其实他还是想要与儒家进行一些必要的沟通,希望蔡邕能够做一个桥梁纽带。
他对蔡邕充分表达了对儒家并无敌意的意思,而且还用荀彧进行现身说法,蔡邕并没有急于表态,只是说可以考虑考虑,但是有条件,那便是必须与宦官划清界限。
李宣点了点头,结束了与蔡邕的谈话。
荀彧显然是知道了他们的这一次不算成功的谈话,虽然心中充满期待,但身为儒家中人的他其实是能够预料到这个结果的,儒家或者说士人,是不太看得起这些通过军功而上位的大老粗的,尽管李宣并非那样的人,但是儒家甚至都懒得去了解他。
荀彧有些颓丧的坐在太守府大堂中,木木的看着眼前的各种公文,忽然他觉得李宣很厉害,他完全可以接纳一个与自己思想政见都大相径庭的人来为自己做事,甚至可以放手给那个人,可是再看看儒家,似乎差了很多,他们根本看不起非儒家之人。如此看来李宣说的是对的,儒家已经堕落了,他们已经忘记了戒骄戒躁,忘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忘记了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这样的儒家还是那个辉煌几百年的儒家吗?荀彧很是怀疑。
“大人,西凉急报!”一个传令官跑进大堂,叫道。
荀彧忙收敛心神,询问发生了什么事。
“回大人,我方安插在西凉的探马回报,西凉的羌人余孽纠结了上万人偷袭了公孙瓒军队的辎重部队,公孙瓒军队粮草尽没,派人来向我军求援。”
荀彧一听嚯的从座榻上起身,难掩喜色地对亲兵道:“快去将太守大人唤来,就说机会来了!”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