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西印度洋(十九)(1/2)
1684年7月1日,义阳湾,东南风五级。
一场大雨刚刚下过,地面上一片泥泞,许多浑身跟个泥猴似的东岸民兵挽起裤腿,跳进了一个坭坑里,用尽全力将陷在里面的某辆重型货运马车给推出去。
南非东海岸的降雨无疑是丰富的,东岸人将其气候类型标注为亚热带气候,与西部海岸和南部海岸的气候截然不同,这或许是地形及流经海岸附近的洋流共同作用的结果。
东部沿海地带的面积相当大,西自大断崖起,东到印度洋,北起莫桑比克南界,南到大菲什河河口,南北延伸大概一千公里的样子。其北部区域,由古老的花岗岩和片麻岩组成,具有丘陵平原特性,绝对高度基本不超过九百米。
沿海平原的中部和南部主要是一些高原斜坡,有一些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源头,地表被切割得比较强烈,不过其他地方通常却是比较平坦的。河流的谷地,在上游尤其是中游,非常深而狭窄,利于修建成各种水库大坝,储水功能相当不错,这对农业生产非常关键。
当然东部沿海地区利于农业生产因素并不仅仅是这些河流。事实上,后世南非纳塔尔省和东开普省东部沿海的低地地带的气候非常湿润,这才是更为关键的因素。这里地形相对平坦,降雨颇多,也有不少地表径流,气候也温暖宜人,土壤肥沃,故被称为南非共和国的花园。如今,这里被来自新大陆的东岸殖民者给盯上了,他们对这片气温在一年中没有急剧变化,非常温和,湿度较高的土地非常感兴趣,为此不惜更改了计划,将对南非东部沿海地区的政府提上了议事日程。
第一个被更改的就是南非地面上最强大的武装力量南非驻屯军的防区。按照本土陆军部最新下达的文件指示,南非驻屯军被重新整编并改名为陆军整编第一混成团,下辖第二步兵营、第六步兵营、第一骑兵营、第一辎重营四大部分,加上一些团部警卫部队、参谋勤杂人员、医疗卫生人员,总数在3500人左右。
其中,第二步兵营和第六步兵营都是由原先的混成营改变而为,即剔除了各自的技术兵种,只保留四个步兵连队,员额在1000人左右。总计剔除出来的两个骑兵连、两个炮兵连、一个辎重连和一个工程兵排,都被编成了团部直属部队:陆军部调拨了三个骑兵连给予该团,与原先的两个连组成了第一团第一骑兵营;陆军部同样调拨了一个炮兵连划入该团,与那两个炮兵连编成了第一团第一炮兵营,共有24门各型火炮,总人数算上马夫、搬运工、修理工的话在三百人上下;最后,辎重部队也没落下,它们与本土额外划拨下来的一个工程兵排组成了全新的第一辎重营,员额在450人。
这种全新的编制,说起来也是陆军部对现有军事体制改革的一种尝试,即随着东岸地盘、人口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他们想将现有的营级编制慢慢改成团级编制,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要。当然这种改革肯定是渐进式的,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营和团这两种编制会并存,直到有一条条件成熟,所有混成营都改编为混成团。
目前陆军系统一共整编出了两个团,都是混成团性质。第一团就是如今杨亮中校担任团长的部队了,团部目前暂时是在义阳港,第二团团长是郭汉东上校,团部及主要驻地为牛庄县,其他部队则照旧,没有进行改编。
毫无疑问,第一混成团现在是南非大地上最主要的作战力量了,防区范围也被扩大了很多倍,即包括河中地区、义成地区及两地中间大片空白地都是该团的防区。因为邻近河中地区的大、小卡鲁高原已经被之前的郭汉东上校率部犁过很多回了,他们甚至还从南部海岸迂回进兵,将卡玛王国残存的势力进一步向北、向东挤压,基本上将刨除东部海岸之外的其他地域的黑人都给打杀得差不多了。因此,现在杨亮中校走马上任后,立刻将团部和主力部队都搬到了东海岸气候宜人的义阳港一带,打算以此为基地发动一连串的攻势,将“南非凿穿作战”计划补完最后一笔。
话说义阳港这个隶属于义成地区的殖民小港口,原本是毛君少校等人一手创建的。当初他们带着一些由复员军人、岛屿八旗土兵组成的部队,带着一批穷得叮当响的移民,来到鸟不拉屎的义阳湾一带,披荆斩棘一手建立起了定居点。只可惜因为地区政策调整的缘故(要修铁路、公路,建铁厂,同时也要清剿西面山区的土人),他们没能得到后续援助,或者即便有也少得可怜,远远不敷使用,故这个定居点的规模至今不是很大,人口也只有两千多人的样子,经济更是凋敝得可以,不值一提。
除了义阳港之外,现已外调至怀远岛整训部队的毛君少校(听说下一步可能会去葡萄牙)当初也在周围另外建了三个定居点,分别是拥有七百多拓荒移民的平靖乡(位于后世姆通济尼小镇附近)、拥有九百多拓荒移民的钟山乡(位于后世姆图巴图巴小镇附近)、拥有六百多拓荒移民的齐安乡(位于后世恩坦巴纳纳小镇附近)。
这三个定居点,虽然人口不多,经济尚不能自给,但作用却不小,盖因其呈品字形散布在义阳港外围,分别从南、北、西三个方向屏障义阳港,将黑人土着的第一波攻势阻拦在外面,令义阳港的居民们能够安心种地、放牧,建设家园,不至于被三天两头袭击,风声鹤唳的,以至于搞不起什么建设来。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