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艰难的工业进步(三)(1/2)
12月的东岸草原已经进入初夏时节了。长山堡地区的气温此时只有18摄氏度左右,迎着河面上吹来的带着河水腥味的凉风,邵树德只觉心旷神怡。
五艘内河浅水运输船组成的船队已经离开伊河转向朝北,进入了连接铁矿区与伊河之间的人工运河。当初邵树德率队疏浚完伊河河道后,又向执委会申请,趁着冬季调集人手,在这片河汊纵横的沼泽地中一边开挖河道,一边将积水都排入低洼地并修建人工水库。经过一个冬天的奋斗,这条连接铁矿区与伊河大动脉的人工运河终于全线贯通了。
以如今华夏东岸共和国的后勤运输水平,在内陆地区如果离了河道的话将寸步难行。实际上这个时代的运输能力普遍低下,在蒸汽火车没有被发明之前,内陆地区的运输如果不依靠水运的话,那么成本将大得惊人,尤其是在东岸这种千里荒无人烟的蛮荒之地更是如此。
华夏东岸共和国的各个节点之间目前基本靠海运或河运连通,从最南边的罗洽到最北边平安镇,从最东边的东方港到最西边的长山堡,无一不是靠水运连接各处。
水运的廉价与高效在这个时代是无与伦比的。在政务院新一年的工作计划中,就有着一条雄心勃勃的“大运河计划”——在米林湖南端延伸出来的丘伊河、内格罗澙湖之间的半沼泽地带修建水库、开挖运河,同时,这条运河最终将向南延伸至大鱼湖。将目前全国的菁华地带东方港与各个内陆节点串联起来。
这条运河一旦完工。目前全国境内所有水系——伊河、米林湖、两湖运河、鸭子湖、鸭子河、煤河、平安河以及南边的丘伊河、大运河、内格罗湖、大鱼湖、大鱼河将全线贯通。彻底解决目前太过依赖沿海海运的情况。对于改善国内的运输状况,以及战争期间的交通安全都有着无比重要的战略意义。
运河与伊河交接处有一个小型的烽火台。它也是最近才修建起来的,驻扎有十一名民兵。烽火台颇为坚固,里面储存了一定量的食物与燃料,可供民兵们短期坚守。
最近不知道什么原因,伊河两岸的马匪渐渐多了起来,开始频频骚扰长山堡铁矿区以及下游的下伊河堡地区。这些马匪们人人有马,很多人甚至一人双马;装备也较为精良。马刀、火枪一样不缺,有些人甚至还随身携带着并不便宜的燧发手枪。这些人越过西岭山脉,在广阔的丘陵与草原之间纵横驰骋,频频袭击骚扰东岸共和国的据点。
执委会和政务院在获悉后,将骑兵营紧急扩编后调了三个哨过来,对那些马匪们在草原上展开了针锋相对的厮杀。只是草原广阔无比,骑兵营又兵力有限,双方大多数时候是碰不着面的,因此马匪的袭击行为还是频繁发生。
为了对付他们,邵树德绞尽脑汁。用了一切可用的手段。比如建烽火台、拉铁丝网、清理附近查鲁亚部落(断绝马匪可能的补给)、深沟高垒等等。与此同时,他还请求执委会动用外交手段。要求拉普拉塔的西班牙人严厉约束境内的高乔牧民,严禁他们越境进入东岸共和国的领土之内。
当然,这种程度的外交抗议是毫无效果的。甚至,西班牙驻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督办还派出使节来到东方港,向外交部抗议华夏东岸共和国纵容支持秘鲁总督辖区内的阿劳坎人反抗军,并通过隐秘渠道向他们支援武器。
由此可见,双方之间的矛盾与不信任已经积累到了很深的程度。
邵树德站在船头,看到烽火台上高高飘扬的国旗与正挥舞着手臂致意的驻守民兵们,暗暗松了一口气:烽火台还在,那这段时间内应该没出什么大事。
底舱的水手们喊着号子,齐心协力地划着桨,带动着船只劈开水面,往前行去。每逢遇到逆流或着无风的情况下,就需要这些桨手们出力了。速度慢不说,持久力也很成问题。每到这个时候,邵树德就无比渴望想要个机器动力的船只,就算柴油机不行,至少也要来个蒸汽动力的吧。
可惜啊,邵树德叹了口气,穿越众缺人才啊。几年了,整出来的小小的蒸汽锅炉都能爆炸,这还有什么可指望的。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